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澄清,我是理工科背景,别一听政治就觉得头痛,或者因为我偏文科就小瞧它。实际上,考研政治作为一门考试,自有其规律可循。我在八月底开始阅读肖秀荣的《精讲精练》,直到九月初大纲发布时,我才刚刚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前期的马哲和政经确实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由于有老师的指导,理解还算顺利。往后的内容,你们会发现进度会明显加快。这里有个经验教训提醒大家:务必以大纲为基准!以大纲为基准!以大纲为基准!大纲公布后,我继续使用《精讲精练》复习,因为它与《一千题》配套,可以直接找到题目答案所在的页面,这样确实节省了不少时间。但到了后期,当你做模拟试卷时,你会发现许多内容《精讲精练》并未涵盖,只在大纲中有提及。这是因为《精讲精练》出版较早,而大纲每年都有所调整,这些新增或删除的部分往往就是考试的重点。当然,《一千题》也得反复练习,我总共做了三次,建议不要直接在书上做,而是另找本子记录答案。这样在第二次做时,可以对比前后两次,找出哪些知识点即使已经做过一次仍然记不住,这些就要加强记忆。对于记忆知识点,《风中劲草》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参考资料,几乎是每位考生必备的。进入后期,各种模拟卷会陆续出现,我做过的有肖八、肖四、蒋五、任汝芬四套和任燕翔四套题,只做选择题部分。可能有人会问,是否需要做这么多题?我可以肯定地说,这是必要的,因为不同老师出题风格各异,而且政治题目的灵活性很高。因此,我的建议是每种模拟题都尝试做一做,并整理背诵错误题目。至于政治的历年真题,在所有科目中可能是最不具参考价值的,由于政治具有时效性,去年的考点今后很可能不再出现。因此,真题如果想做,就做选择题感受一下就好,不做也没关系,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钻研。
考研英语方面:
首要任务仍是词汇积累,起初我只是草率地记了一遍单词,随后便将其搁置,转而直接投入真题的练习。然而,在我用模拟试题评估考研准备时,我发现成果并不如预期,尽管熟记了一些常考词汇,但许多基础词汇依然陌生。每年的英语考试总会包含一些未曾出现的新词,仅依赖真题来学习词汇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务必对此谨慎对待。之后,我开始认真对待单词记忆,几乎每天都从头至尾复习。阅读理解方面,没什么捷径,就是多练,每日坚持做一些篇目以保持语言感觉,并且做完后要彻底理解,明确错误所在。对于令许多人头疼的写作部分,初期我感到无从下手,主要通过背诵模板,针对不同主题的作文进行朗读和背诵,写作时则按照这些范文的框架模仿,逐渐能够独立创作。我大概每星期写一篇作文,不能偷懒。随着写的越来越多,你会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写作,因为脑海中积累了太多的精彩句型。那时,你的困扰可能就在于难以抉择使用哪一个最佳。到了那个阶段,你就应该开始整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模板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宪法,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研究国家的组织结构、公民权利等内容。复习时,不仅要熟记宪法条文,还要关注其背后的原理和案例解析,参考《宪法判例与解释》来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刑法和民法则更偏重于实际操作。刑法需理解犯罪构成要件、刑罚种类以及各种犯罪行为的界定;民法则涉及物权、债权、合同等民事法律关系。这两科都需大量做题,凭案例分析训练法律思维,如《刑法释义》和《民法典》是必备参考资料。
中国法律史是一门了解我国法律发展历程的课程,从秦律到现代法律制度,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变迁都需掌握。阅读《中国法制史》并结合历史背景学习,能帮助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演变。
国际法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法律规则,包括外交、贸易、海洋等领域。《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是主要教材,关注国际新闻,理解国际法律的实际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