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十一月我开始看任汝芬《序列一》,同时一边做序列二,到十二月初,我才匆匆的看完一遍序列一,可是前面的也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还是没有头绪。最后十二月中旬我买了冲刺讲义,比照同学的画了一下重点。剩下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就狂背这个讲义和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
考研英语方面:
首要任务是词汇。在备考英语的过程中,掌握词汇是最基础的一环,不容丝毫懈怠。直至考试前夕的那个夜晚,我仍在研读单词。每个人记单词的方法都有所不同,但关键还是在于反复背诵与记忆。我个人觉得刘一男讲解单词颇为独到,他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我习惯于早晨浏览一些单词,数量不多,然后白天间隔一段时间就回顾一下。入睡前,我会再次浏览一遍当天学习的单词,随后安然入睡。次日清晨,我会重温前一天的单词。重要的是,我们不应仅仅为了看单词而看,如果只关注数量而不顾质量,很快就会感到厌烦。起初,不必急于求成,少量但能牢记的单词将增强我们的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逐渐加大学习量,这样的方法效果显著。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是基础。这一部分主要探讨教育的本质、功能、目的以及教育制度等基本问题。需理解并掌握教育的社会属性和个人发展关系,以及不同教育理论家的观点。例如,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理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要关注我国的教育政策和发展动态,这些往往会成为论述题的切入点。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它研究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需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过程、情绪管理等,尤其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是需思考的问题。
再者,中外教育史部分,需了解各个历史阶段的教育形态和变革,如古代的私塾教育、近代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以及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对教育的推动。凭对历史的回顾,看到教育的发展脉络,理解教育变迁背后的社会经济背景。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精读教材和参考书是第一步,但仅靠这个是不够的。我会定期做笔记,整理知识框架,形成自有的理解。广泛阅读学术论文,关注教育热点问题,提升批判性思维。历年真题的练习必不可少,它能帮助熟悉考试形式,找出命题规律。找到一个或几个研友一起讨论,互相提问,提高学习效率,也能保持学习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