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政治是从八月份开始复习的,买了蒋中挺的复习全书,看了一遍就开始刷选择题,由于战略性轻敌所以效率不是很高,选择题刷刷的错。不论看书或者背诵,一定要高效完成,尤其是政治,客观题在前期要打好基础,争取做到看过的就全记对了,记对了的做题时不会出错这样才算完美~~,“你首先要做的是不要害怕考研政治,它非常非常简单”,我就信了,然后就一点一点做。关于真题,当时有人说真题让我们留到考前几天做,我也听了他的建议,个人事后觉得非常不赞成,考前几天我已经被各种几套卷冲昏了头脑,有种题太多了然后无从下手的感觉,导致了真题也没好好看好好做好好分析,就是做了做选择题,至于后面的大题几乎没看,我感觉自己没有充分利用好真题也是导致我政治拿不到高分的原因。所以学姐想告诉大家的是,一定要好好利用真题,个人认为前期研究好真题非常重要,包括出题老师的偏好啊、真题的难度啊、风格啊什么的。
考研数学方面:
七月份开始一定一定要开始做复习全书!我不太喜欢有些人的说法,说什么什么书看了多少遍刷了多少遍,数学哪里是可以看就看会的,一定要动手去做,并且一步一步来绝对不可以看答案!我当时全书一共做了3遍,第一遍可能会比较慢比较吃力很多题都不会,没关系,这时候应该做一个记号,这样下一次方便我们找到一些不会的题目和知识点再进行复习。做标记很重要,这关系到你后来的复习计划,比如划√的表示这道题你完全不会,划?的是由于你粗心导致的错误,划※表示你可能只做对了一半或者知识点没有特别清晰需要再做一次等等。做一遍要有做一遍的价值,不能等到再拿到手里的书都不记得当初自己哪里学的不够好哪些学的还不错,这样给我们第二次的复习节省了时间并且标记了重点。当时我做全书到第三遍的时候也并不是说又把所有的题目全部做了一遍,只是把一些我常出错和不会做的题型拿过来又做再总结,可惜也许自己头脑不灵光最后的最后还是有些题目没有想明白。全书第三遍搞定后,基本上就不看全书了,把它留下来当字典用,做题时碰到不熟的知识点再翻下全书。最后两个月就是做李永乐的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了,也是模拟真实考试那样,早上抽出3个小时来做,一套一套做下来,并且把不会的认真分析,直到弄懂为止。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基础不太好,前期就是看朱伟《恋恋有词》,然后就是历年真题,太老的真题我没有做,只做了近十年的,而且要反复做,千万不要觉得记住答案了就不做了,要把每篇阅读和翻译都弄透彻,包括选项的设置。真题很重要,到了后面就会了解到真题很宝贵,但数量太少,所以也只能反复做。市面上的模拟题,真是一言难尽,被真题甩了十条街。同学买过,我们看过题目就放弃了。11月份的时候就要开始冲刺阶段了,反复做真题。单词伴随了我整个考研时光,直到最后一个星期,我还一直背着。恋恋有词背了几遍吧,红宝书背了两遍,不要在意遍数,重要的是记住。作文10月份开始就好。建议用王江涛的高分作文,看一下历年高分作文大家就会感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用的都是常用的单词,加几个精彩句型。看一下每个话题的高分作文,把这一话题能套用的精彩句型总结下来,这些句型一定要背熟,一个话题选一篇符合自己口味的文章来背就可以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综合”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基础理论,这两部分是经济学科目的基石,理解和掌握它们至关重要。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决策者(如消费者、企业)的行为,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的运行规律。对微观,要深入理解供求理论、效用最大化、成本收益分析等核心概念;对宏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是重要考点。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阅读教科书并结合案例分析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凭分析垄断市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加深对市场结构的理解。宏观经济模型的构建和应用,如IS-LM模型,需多做练习熟练掌握。
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也是考察的重点。这就需不断进行习题训练,包括课本后的习题和历年真题。做题不仅能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及时查阅资料或教老师,切勿忽视任何疑问。
再者,经济学研究往往需数学工具的支持,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基础知识要在复习初期就巩固好。尤其在宏观经济学中,模型的推导和求解需用到这些数学技能。我建议大家定期做一些相关的数学题目,保持手感。
关注经济学前沿动态也是必要的。阅读经济学期刊,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变动,帮助从更广阔的视角去思考问题,也为论述题提供素材。
备考路上,保持好的心态同样重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压力。自己,坚持到底,你会发现每一个努力都不会白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