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市光谷汤逊湖学校的“应急科普+AI音乐思政课”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图
“天气炎热时,同学别乱跑。私自下水危险高,安全要记牢……”在湖北武汉市光谷汤逊湖学校的教室里,小学生们跟随老师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后,分队坐在两条“龙舟”上,一边手持船桨学习划龙舟技巧,一边唱着由AI改编的《划船调》,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防溺水知识。
近日,2025年“新征程上看应急”网评引导活动采访团走进武汉市光谷汤逊湖学校,现场观摩了湖北省的“应急科普+AI音乐思政课”创新实践。
澎湃新闻在现场了解到,围绕“提升全民安全素养、培养时代新人”这一目标,湖北省应急管理厅联合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武汉市创新开设应“急科普+AI音乐思政课”。课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设置,以“赛龙舟”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利用AI生成式技术将应急科普知识转化为朗朗上口的湖北童谣歌曲,让抽象的安全知识变得可感可知。
课程内容聚焦青少年高频安全风险,围绕“火、爆、塌、撞、淹、挤”六大危险致灾因素打造。目前,针对未成年人防溺水、交通出行这两类突出风险,已面向中小学阶段打造互动体验式课程。
其中,防溺水主题课以荆楚龙舟文化为切入点,挖掘“敬畏自然、团结奋进”的文化内涵。课堂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模拟“叫、叫、伸、抛”科学救援口诀,还能跟随AI生成的《划船调》节奏,手持“船桨”模拟龙舟竞渡,将防溺水知识与文化、法治意识融合。
交通安全主题课则是借助AI智能编曲系统,将交通安全知识融入武汉方言RAP与现代流行元素,创作歌曲《平安武汉伢》。课程设置中,深入研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规,将法律精神与欢快节奏相融合,使生硬的法律条文转化成学生易记的“行为指南”。
在武汉市光谷汤逊湖学校教师李彦霖看来,“应急科普+AI音乐思政课”最大的突破是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创造”。因为当学生们为了创作歌词而主动钻研安全知识时,教育的目的就自然达成了。
该课程总设计师、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胡晓燕告诉澎湃新闻,打造“应急科普+AI音乐思政课”是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学教研的一个主题。课程开设前,该研究院对武汉全市教师开展了AI赋能音乐的教研,并对老师们进行了基础能力培训,目前该项课程已在日常教学中推广。
同时,该研究院还在探索研发更多这类课程,希望使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掌握应急安全知识,并指导自己以及家人的行动,最终形成“影响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 的良性循环,持续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社会氛围。
此外,澎湃新闻从湖北省应急管理厅了解到,为探索安全宣传“五进”之进校园的新路径,湖北应急、教育等部门正在合力构建小学阶段“情境激趣”、中学阶段“案例明理”、大学阶段“实践笃行”的阶梯式育人路径,打造全学段有效衔接的安全教育生态。
应急管理部新闻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应急管理部锚定“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这个目标,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不断丰富安全宣传的“打开方式”,让安全知识入耳、入心,让社会公众重视安全、参与应急,共同筑牢守护安全的“人民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