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最后一个月进入了疯狂记忆阶段,我通常在下午两点半至三点半以及晚上七点至八点,专注于背诵《风中劲草》和启航的《20天20题》。此外,也会回顾之前在肖1000中积累的材料解析题的重要考点。我一直保持着大约每天三个小时的政治复习时间,直到考研的前一天。至于政治考试的时间管理,我参考了任汝芬的四套题,他建议将时间均分为选择题和问答题。因为对于选择题,你的答案通常是即时的,过度思考并无益处,甚至可能不如随机猜测。而且,如果没有十足的确定性,最好不要更改最初的选项,这是多数考生的经验教训。问答题部分占50分,如果肖秀荣的预测准确,他详尽的论述会让你书写到手酸;如果不完全吻合,你需要快速从记忆中找出相关知识点,并且自行构造论点,这都需要宝贵的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复习,首先看教材,看看理论和例题就行了,课后题不用做,又多又没用,六月份开始做复习全书,数学资料我也买了不少,然后才发现数学做题在于精而不是多~好好研究复习全书,线代再做做李永乐线代讲义,这些刷完两遍再做其他题~十月份开始做真题,我做了张宇的30年真题,一天一套做了一个月,你不要这样哦,一天做两套吧,因为上世纪的题比较简单~十一月份开始做模拟卷,都很难,尤其张宇的,耐心做吧,做不出来就看答案,重要的是理清思路,想想为什么自己想不到要这样做呢?!做模拟卷时真的会想要放弃考研,这时,你要控制你计几,坚持下去。十二月份我又做了做错题,好好维持了一下手感。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我没怎么背过,我同学都用的是那本乱序的单词,一直背到考试之前,一遍一遍又一遍,把书都看的起毛了。我只背过黄皮书赠的那本单词,也只背了一遍。我把十年的真题打印出来,调大行间距,早几年的真题只翻译不做,后几年的真题先做在翻译。把真题出现的生词都记到小本上,有时间就看一眼(但是好像我一直没时间)。不过我最巅峰的时候,前五年的题没有一句话不会翻译。再说阅读,我买过张剑的黄皮书,我字典用的业界良心柯林斯双解,自己翻译完一篇文章之后再和两本书进行对比,你就发现张剑有些翻译比较牵强,但是,张剑的翻译是分成左右两栏,左边原文右边译文,之后是本节内容的分析,对比阅读比较方便。我是把十年真题打出来,边做边翻译,对我而言两本书没什么太大差别,随便一本就可以,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用功。作文一定都是提前背的,到时候考场上现写真的写不出来。准备大作文小作文各十篇,背到滚瓜烂熟,到时候才能有话写,注意是滚瓜烂熟,只背一遍还是写不出来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原理部分,核心在于理解和掌握机构的基本概念,如自由度计算、机构运动分析、机构综合等。其中,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的设计与应用是重点。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基本机构,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虚拟工作原理、瞬心法在速度和加速度分析中的应用也是考试常考点。
机械设计部分,主要涉及材料的选、强度计算、疲劳寿命评估、机械传动装置设计等。比如,需熟悉各类螺纹、键、销、轴承的工作原理和选原则,以及齿轮、带轮、联轴器等传动元件的设计计算。这部分内容需大量的实践训练,凭做题来提升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先从教材入手,把每一章的基础知识吃透,再配合同类习题集进行练习。对复杂的问题,尝试拆解成几个小问题,逐个击破。利用网络资源,如科研论文、在线课程等,拓宽视野,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
在复习阶段,我会做大量的历年试题和模拟题,这是检验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方式。我也会定期回顾整理,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这样在考试中就能快速定位到所需知识点。
至于实践环节,条件允许,尽量参与一些机械设计的项目或者实验,理论结合实践会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要强调的是,这门课程不仅要求理论知识,还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锻炼这两方面的能力,这样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