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主要看肖秀荣的政治强化三件套,花了一个月左右时间,把知识点结合1000题过一遍。因为我看书容易睡着。政治知识点看完了后政治这块就可以以做选择题为主了,这时候可以结合风中劲草的知识点部分。题虽然全但没有针对性。肖秀荣的政治1000题做完之后,可以反复看错题。最后等肖秀荣的最后八套卷,最后四套卷,任汝芬的最后四套卷等等一系列名师的四套卷,每天做一套,保持敏感性就好了,时间腾出来给其他几科。考试前一周在疯狂背四套卷里面的大题押题。
考研数学方面:
首先复习全书每一题认真做,其次,准备好错题集(很重要,我发现自己错过的地方反复错)常常没事翻翻,最后,真题认真分析,如果真题对你来说做一套下来还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那就把真题当模拟,认真做认真分析。如果真题对你来说很简单了,那就做做模拟题,打击一下自己。(一定要做难度适中的适合自己的,别太难或者太容易,对自己提升数学都不好。)
考研英语方面:
以下是对考研英语复习的一种常见策略:从现在到6月份,主要任务是积累词汇并研习05年至09年的历年试题。背单词时,最好是结合实际语境,尤其是动词和形容词,以及它们的不常见意义。完整地在3小时内完成一套真题,包括作文和翻译部分,以评估自身能力。完成练习后,仔细分析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的每一句话,掌握新词汇,大声朗读,并尝试背诵全文。对于作文,可以通过背诵优秀范文,整理出其中的精彩表达和搭配,同时记录阅读理解中出现的类似表达,作为个人写作模版。暑假期间,继续背单词,开始使用黄皮书的基础版150篇文章及10年至13年的真题,并配合《黄皮书写作》。阅读黄皮书时,学习新的词汇和短语搭配,摘录有用的句型,特别是那些讨论型文章,它们提供了阐述观点、提供证据的有效写作技巧,这类文章也值得记忆。7月至8月,每周至少写一篇大作文和一篇小作文,共20篇。在这个阶段,你应该能明显看到自己在真题上的进步。9月至10月,继续背单词,阅读黄皮书的提高版150篇文章,同时做13年至15年的真题,持续回顾之前的词汇、句式和搭配。11月至12月,重点使用黄皮书的提高版150篇文章,《最后5套题》,16年至19年的真题,以及《黄皮书写作》。这个时期,由于政治科目的复习,英语的学习时间可能会减少,但请注意,16至17年的试题相对较为简单。对于真题,反复练习无妨,不过多次阅读理解的素材更有助于理解文章,从而解答问题。法律类的阅读理解通常较难,推荐观看《傲骨贤妻》这样的法律题材美剧来增强相关知识背景。此外,北京地区在英语主观题评分上可能较严,我在过去的考试中,客观题失分不多,但作文得分较低。因此,提升作文质量至关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微观经济学,它是理解整个经济学体系的基础,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者,如消费者、企业等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掌握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以及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至关重要。这些知识点不仅需理解概念,更要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分析。
对学习方法,我建议先从教材入手,扎实基础。比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或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都是很好的入门书籍。每读完一章,都要尝试去做课后习题,这是检验理解程度的好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如MIT的开放课程或者Coursera上的相关课程,提供更生动的教学方式和深度解析。
再者,做笔记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我会在阅读和听课的过程中,将关键的概念、公式和例子整理成笔记,这样既能帮助记忆,也方便后期复习。定期回顾和总结,凭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知识框架,使知识系统化。
实战演练也很重要。你找一些历年的考研真题或者模拟题进行练习,这不仅能熟悉考试题型,也能提高解题速度。特别是论述题,要训练自己用经济学的语言和逻辑来分析问题,形成自有的答题模板。
讨论和交流也是提升的重要途径。参加一些考研群组,与同样备考的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互相激励,共享资料。这样的互动你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开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