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药物化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不用过早复习,第一阶段,我从八月份开始,买了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和1000题。从马原开始学,刚开始是很难的,哲学、资本主义原理这一部分很难理解,老师讲的还不错,会举很多例子理解上没啥问题。第一遍的时候不要刻意去背或者记什么,看完精讲精练去做1000题,用铅笔做。第一遍看下来大概花了一个半月。第二阶段,我从十月份开始转入第二遍复习,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又看了一遍精讲精练和1000题,把所有的错题知识点用陈述句的形式抄写在笔记本上,重点翻看。同时老师带着进行了毛概相关会议和史纲时间轴等的梳理。第三阶段,十一月份的时候,肖秀荣出了一本命题人考点预测(背诵版),个人觉得信息量还是挺大的,每天晚上都会看,大约两个小时,同时开始做真题。第四阶段,十二月份出了任四、肖八,这时候的选择题感觉跟1000题的风格不太一样,很有做真题的感觉,仍然把错题用陈述句的方式记录在笔记本上。肖四非常重要!!大题会有原题,大家一定要仔细看看。我是从考前两周才开始背问答题的,个人觉得试卷上的答案不太好组织,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线,是可以看之前说的考点预测中的问答题,整理出主线和自己喜欢的答题模式。老师最后会出很多答题模板,他那种答题思路也可以借鉴。
考研英语方面:
从3月至5月末,我专攻英语词汇,每日投入3.5小时,疲劳时通过解决复杂长句稍作休息。进入6月后,我把重心转向研究历年真题阅读,因为词汇是根基,而阅读至关重要,尤其是真题阅读更是关键所在,其他海量阅读只能算是过眼云烟,必须牢记!它们有助于提升词汇量和解析句子的能力,但别过于纠结于做题技巧。每日一小时精读真题,耗时约四小时,其中二十分钟用于答题,十分钟查找生词和短语,一个半小时用来背诵全文,一个小时进行默写,并花一个小时剖析文章架构及命题者的思维模式。这个流程我在考前重复了三次,记得在模拟测试时,我的阅读理解只错了三个。我认为自己英语成绩不错的原因在于将所有八十篇真题阅读都背得滚瓜烂熟,直至考试前一天,我都未曾松懈,持续复习,这对阅读、翻译乃至写作都有显著提升。只要你能坚持不懈,相信你也能够做到。自10月起,我开始每日练习英语作文和翻译,同样反复至考试日。到了12月,我会清晨出门背诵过去二十年的真题范文,大作文一分钟一篇,小作文只需半分钟,务必熟练无比,考试时便能挥洒自如,灵感源源不断。确实,今年的英语考试并不算太难。11月我开始接触新题型和完形填空,新题型不容忽视,得多做一些模拟题来锻炼,至于完形填空,我只求达到六分,超越这个分数就是你的胜利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药学基础综合是一门涵盖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和药物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考试。其中,药物化学是核心部分,它涉及到药物的结构、性质、合成路线以及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等知识。对这部分,你需深入理解各类药物的基本结构类型,如抗生素、镇痛药、抗精神病药等,并能推断其药效依据结构。
药理学部分主要考察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机制。你需掌握各种药物的作用靶点,比如受体、酶或离子通道,以及药物如何凭这些靶点产生生理效应。了解药物的剂量-反应关系,毒性及耐受性也非常重要。
再者,药剂学则关注药物的制备和给药途径。理解和掌握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以及不同制剂形式(如片剂、注射液)对药物效果的影响,这些都是药剂学的关键点。
药物分析学涉及药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你需熟悉并能应用HPLC、UV、IR等常用仪器进行药物检测,也需了解质量控制的标准和法规。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至关重要。每学习一个新领域,先建立大框架,再逐步填充细节。实践操作也很重要,尤其是药物分析部分,尽可能多地做实验,理解原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的练习不可忽视,它们不仅能帮助你检验学习效果,也能你适应考试节奏和题型。
对复习,我建议采用“滚动复习法”,定期回顾已学内容,避免遗忘。找到适合自有的学习小组或者导师,互相讨论,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