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数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进入大四上学期,和其他院校不同,我们的课程并未因备考而减少,反而比大一大二时更为繁重,这让我感到十分困扰。因此,只要有空闲时间,我都会用来复习和阅读,尤其是政治的后几章节,由于我对历史有所兴趣,这部分相对而言较为轻松,我在十月底完成了精讲精练的第一遍阅读。由于肖秀荣的八套模拟卷,即通常所说的“肖八”,要到十一月中旬才会发布,我在那之前重温了一千题中的错误题目,并且做了历年的选择题部分。当肖八问世后,我便开始着手练习,不过我并不太关注得分,因为据肖秀荣本人所述,这套卷子的主要目的是找出知识盲点,所以其难度可能略高于真实考试。对于分析题,由于我是理科背景,未曾系统学习过哲学,第一道关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大题对我来说颇具挑战性。然而,身边有些文科出身的同学可能会有所帮助,或者直接查阅书籍找寻相关原理对照练习,反复操练自然能熟练掌握,毕竟常考的题目有限,多做一些就能逐渐适应。在实际考试中,答题时务必结合给出的材料。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文水平有限,尤其在新题型、完形填空和写作方面缺乏投入,因此在这几个部分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提升阅读理解的关键在于词汇,当下就能开始每日坚持1至2小时的单词记忆。接着,深入研究历年真题,一篇阅读理解耗时4小时甚至更久来细细剖析也不过分。需要琢磨每句话的意义,了解文章的整体主旨和各段内容,探究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关联,找出转折点——这是出题者常常设置考点的地方。同时,通过特定词汇感知作者的情感态度,这些都需要不断思考。对于每道选择题,不可草率对待,做完后不应立即查看答案,而应参照张剑的黄皮书解析,深入理解。建议首次尝试限时完成整套试卷,即使超过时间也无妨,之后再仔细分析文章,然后分析题目,反复练习,直到你对分析过程无法再有新的洞见,此时可参考张剑的分析,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真正掌握。
新题型并不复杂,无论是选句填空还是篇章排序,关键在于依据语境线索,特别是并列段落,常有明显的并列关系。注意关键词的重复以及上一段末尾出现的新概念在下一段中的展开讨论等。务必亲自动手解题,深思熟虑,投入越多,收获越大,知识才会内化为己用,考试时才能独立得出准确答案。
至于作文,我个人的写作能力较弱,表达显得稚嫩。推荐作文薄弱的同学背诵海天的28篇范文,尽早购买去年的版本,多背几遍,并尝试撰写真题作文,仔细校对,检查语法和句子结构的问题。
翻译部分,只要阅读能力和词汇量跟上了,通过反复练习真题的翻译,也能逐渐提高。完形填空相对而言较为次要,我在本次考试中表现尚可,主要是运气成分,因为试题比较简单。若时间紧张,这部分可以适当舍弃,重点放在阅读理解、新题型和作文上。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数学分析》,这是一门需深度理解与严密逻辑思维的课程。重点在于极限理论、微积分学、级数理论等。我对这个部分的记忆是,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ε-δ定义是关键。多元函数的微分和积分,以及黎曼积分的概念和性质也是必考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证明题,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对复杂的定理,先理解其直观意义,再逐步解析其严谨的表述和推导过程。
《高等代数》则更注重抽象思维和模式识别。主要内容包括线性空间、线性变换、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欧几里得空间等。我特别强调矩阵运算的理解和掌握,如矩阵乘法、逆矩阵、行列式、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这部分需大量练习,熟悉各种运算规则,能够凭行列式或秩来判断方程组的解的情况。向量空间的基和维数,以及线性映射的概念,也需深入理解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精读教材+做题+总结”是最有效的方式。教材中的每一个例子、每一道习题都可能是考试的重点,所以要仔细研读,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做题是检验理解和记忆的最佳方式,特别是历年真题,它们帮助你了解考试风格和难度。定期总结,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这对复习和巩固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