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最初尝试看了些视频教程,觉得帮助有限。学习政治需要理解和记忆并重,而且听完课后务必去阅读教材。风中劲草这本书深受好评,如果你无法消化大纲内容,它是很好的替代选择。虽然它的内容足以应对考试,但它出版时间较晚,过度依赖可能会使你的复习时间变得紧迫。该书的结构分明(由于大纲过于庞大,难以梳理出标题的层次),书中会对关键知识点进行不同级别的标注,并指出历年试题类型和年份,信息量非常丰富。进入复习后期,你需要多次翻阅以避免忘记那些不太常出现的考点。到了冲刺阶段,我购买了肖四和肖八(肖秀荣老师的资料相当权威,2017年的主观题在他的四套卷中几乎都能找到;蒋中挺的题目也十分有价值,如果有充裕的时间,最好提前阅读书籍并做好笔记。如果时间管理不当,记得在最后阶段把上述各位名师的题目背熟。)
考研数学方面:
我主要说一下后期数学的复习吧,全书第三遍搞定后,基本上就不看全书了,把它留下来当字典用,做题时碰到不熟的知识点再翻下全书。最后两个月就是做李永乐的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了,也是模拟真实考试那样,早上抽出3个小时来做,一套一套做下来,并且把不会的认真分析,直到弄懂为止。
考研英语方面:
我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今年的英语考试虽然相对容易,但我必须强调,不可忽视写作部分,因为它在评分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对于阅读理解,关键是练习真题!这是需要重复的关键点!做真题!做真题!做真题!预测试卷的价值微乎其微,无法与真题相比,而且真题应多次反复操练,才能摸清其出题模式。不过,避免因记住了答案而影响练习效果,如果担心这个问题,可以适当延长两次练习之间的间隔,毕竟人的记忆是有限的。至于词汇学习,《恋恋有词》是朱伟的一本好书,建议至少读两遍,之后再开始做真题。我个人强烈推荐在阅读过程中记忆单词,这种方法更有效且更具针对性。单纯地背单词其实意义不大,因为我们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最好是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关于真题资料,市面上有很多选择,如张剑或老蒋的资料口碑不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对理解和应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它涵盖了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统计力学等多个领域,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点和难点。
在热力学中,理解状态函数和过程独立性至关重要。比如,理解焓、熵、吉布斯自由能等的状态意义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这需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定律和公式。掌握相平衡和化学平衡的相关理论,如克劳修斯-克拉珀龙方程、亨利定律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动力学部分,需深入理解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的概念,熟悉Arrhenius方程,并能计算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对复杂反应机理的理解,如稳态近似和过渡态理论,也需投入大量时间去理解和练习。
量子化学则涉及到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这部分可能比较抽象,但凭实例和模型更好地理解。理解原子结构和分子轨道理论,尤其是电子排布规律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将帮助预测物质性质。
统计力学虽然相对高级,但在解释宏观现象和微观状态的关系上有重要作用。理解配分函数及其与宏观量的关系,如压力、体积和温度,以及理想气体的统计解释,这些都需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数学能力。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并重。物理化学的概念性强,所以要先理解原理再记忆公式。多做题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的有效途径,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也很重要。可能的话,找一个学习小组或导师指导,他们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