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想强调的是,在政治复习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位学习伙伴,你们可以在后期互相测试,这样的互动学习方法非常有效,能迅速提升记忆力。在我复习政治的末期,我确实做了大量的习题,像肖秀荣的八套卷和四套卷,这是基本的要求,基本上每个人都会做。此外,我还做了米鹏的八套卷、任燕翔的四套卷、蒋中挺的五套卷以及徐涛的六套卷,但只专注于选择题部分。这些模拟题的成绩可能会有所不同,不过别让这些影响你的情绪,毕竟这些模拟卷与真实试题还是有所区别的。但是做完后一定要记住答案,今年考试时我就碰到了选择题的原题,尽管我现在记不清是从哪一套题里来的了(可以肯定不是肖四或肖八)。多做题总是有益无害的。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建议是卷子一定要成套的做。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喜欢把英语题分开做,今天做几篇阅读,后天做几篇完形。这样对于初期的训练当然好,但是不能用在后期的复习上。我复习英语的时候最大的感觉就是——头晕,非常的头晕。前一半的时候还好,到后面脑子都不转了。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平常自己总习惯拆开做题,及时冲刺的时候也只是两天做一张卷子,这样的强度完全适应不了。考研考验的不仅是知识水平,更是耐力和注意力。没有平常如此强度的训练,考试是不可能发挥正常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不仅是一门理论课程,更是一种思考方式。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唯物辩证法、剩余价值理论等,是基础。我建议深入研读《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经典原著,结合当代社会实际进行思考。在复习时,我经常做的是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案例相结合,凭讨论和分析,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关注最新的学术动态和政策解读,也是提升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
“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我认为关键在于把握历史脉络和主要事件。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重大事件。我通常会先构建一个时间线,在这个框架下填充具体的历史事实和人物。要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特征和历史任务。对重要的历史事件,我会尝试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比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这样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的全貌。
这两门科目都需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我推荐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知识点,这能帮助清晰地看到知识结构。定期进行自我测试和模拟考试也很重要,这帮助了解自有的弱点,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我特别强调实践性学习。参加学术研讨会,阅读相关论文,甚至自己尝试写作,都能提高理论应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与导师和同学的交流也能激发新的想法,深化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