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最后一轮复习就是肖秀荣的背诵版和四套卷了,还有近两年的政治真题,都可以当模拟题来做,选择题错的多也不要慌,找出错误的原因再突击一下,8套卷和4套卷的大题,一定要背,会出现原题!如果没碰到原题也不要慌,逐步分析材料,根据之前背的框架,看哪个知识点与材料内容最贴近,按照知识点+解释材料的步骤回答,调理要清晰,尽量多写点。 接下来,自习室里还有我的研友开始都开始背《风中劲草》了,江湖传言这是一本编写的非常好的材料,知识体系划分的非常明显。但是可能我不太习惯该书的编写方式,并且因为当时的时间实在太紧张,所以三大本材料我浅尝辄止了,当然,我还觉得他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第二轮我主要依靠的材料是肖秀荣考点预测和肖秀荣八套卷,并且顺手还把去年的四套预测卷拿来做了。感觉还不错,反正就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很迷信肖秀荣系列,可能是用着顺手的原因吧。
考研数学方面:
由于本人数学从小就不好,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也不牢固,学起数学来很吃力,我用的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因为这本书上的内容比较基础,把基础打好是最重要的。而身边好多同学买的是张宇的高数十八讲,这本书讲的很全,很深,题型都是那种经典难题,比较适合基础好一点的同学来用。笔记好好做,并且他会让你背笔记,因为有一些经典的套路是一定要记住的。数学是每天都要好好学的,一天都不能停下来,一直复习到最后一天,要不,你的手感会没有的。对于那些数学本来就比较优秀的同学,可以看高数十八讲来复习,这样你的水平会更加提升一个台阶。总结一下:李永乐老师的书用来夯实基础(适合数学基础一般的同学),张宇老师的高数十八讲用来高分进阶(适合数学基础已经很好的)。
考研英语方面:
小作文通常以书信或电子邮件形式出现,涵盖了像建议信、感谢信、推荐信等多种类型,每一种都应熟读一些往年的经典考题,并确保能倒背如流。一旦思路畅通,中文想法应能立即转化为流畅的英文表达。至于大作文,大致可归为人生智慧、环保议题、热门话题等类别,每类至少精读一篇范文,并牢记那些精彩的句子结构,尝试进行个性化改编。考试时实际上留给深思熟虑的时间不多,主要依赖直觉反应,因此,记忆的关键在于熟练,要让这些知识成为自身思维的一部分。此外,背诵之后要进行默写,务必落到笔头上,避免自我感觉良好却犯下诸多拼写错误的情况发生。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综合"是一门涵盖广泛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学以及材料物理化学等核心领域。在复习过程中,你需对这些领域的基本理论有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在材料科学基础上,理解晶体结构、相图分析和扩散理论至关重要。对晶体结构,要熟练掌握各种晶系和空间群,理解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对相图,需理解其背后的热力学原理,能绘制并解析简单的二元和三元相图。至于扩散理论,要明白扩散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这对理解和预测材料的性能变化极其重要。
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部分,重点关注陶瓷、玻璃和半导体材料。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制备工艺及应用,特别注意高温特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对高分子材料,不仅要理解其结构-性能关系,还要熟悉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加工技术。
材料物理化学是难点,涵盖了电化学、表面与界面现象、动力学等内容。这里,你需掌握电极过程理论、腐蚀与防护、固体电解质的离子传导等关键概念,对界面现象的理解,如润湿性、吸附和表面张力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是深度阅读教材,把握每个主题的核心概念。凭做练习题来巩固知识,特别是历年真题,你了解考试的风格和难度。参加讨论组或找到研友一起讨论难题,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定期回顾和总结,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这是避免遗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