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科目,我觉得还算满意,考完后我核对了选择题答案。我想强调的是,在考研过程中,除非最后一科结束,否则别轻易放弃。即使平时做题正确率不高,甚至会让你自信心受挫,但也要偶尔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果我已经在平时把不懂的部分都错误地练习过了,考试时理解模糊的知识点应该就能迎刃而解了。我一直这样安慰自己,以保持心态平衡。大约从十月开始,我购买了政治复习资料,并断断续续地阅读了一遍,同时结合1000题进行练习。然而,我没有完成全部的1000题,但我深信它们对检验和巩固知识非常有用。
我一直相信题海战术并非万能,因此在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时,我不盲目刷题。原计划再读一次红宝书,但由于时间紧迫且内容详尽,我转向了风中劲草。记不清具体重复了多少次,反正是反复研习直到考试前一天。期间,遇到选择题涉及的具体知识点,我会查阅红宝书(如五套卷和四套卷)。此外,尽管历年真题的考点可能不再重现,但我建议利用真题选择题来揣测命题者的思路,识别设陷的答案,以免在后续试题中重蹈覆辙。对于考研政治,我觉得考生相当幸运,因为有蒋中挺老师和肖秀荣老师这样的名师预测题目。
考研英语方面:
我未曾专门记忆英语单词,取而代之的是直接着手做历年真题阅读,使用的资料是张剑的那本黄色封面的书籍。从腊月到八月,这本书中的阅读部分我反反复复研读了四次。每当遇到生词,我就借助手机上的金山词霸查阅。久而久之,阅读中几乎不再有我不认识的词汇,甚至有些篇章我能全文背诵,同时也锻炼了我的写作技巧。对于写作,我没有刻意去做专项训练,而是将阅读时碰到的精彩句子摘录到我的笔记本里。我相信写作能力并非通过练习就能轻易提升,更多的是需要广泛的阅读积累。这一方法确实成效明显。之后,我察觉到自己在处理复杂长句时仍感吃力,于是购买了一本语法书。虽然直到考试都没能全部读完,但它对我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我在英语学习上并未广泛涉猎书籍,但对每一本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仔细研读,尽管进度较慢。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哲学史,这是一个深度探究中国古代思想演变的过程。我认为,理解并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哲学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的核心理念至关重要。比如,儒家的仁爱之道,道家的无为治,法家的法治主义,这些都是需深入研究的主题。要关注这些思想如何影响了社会制度和民众生活。阅读经典文献,如《论语》、《道德经》,并结合注释理解,能帮助更深刻地把握哲学内涵。对比分析不同流派的思想,帮助形成全面的认识。
中国宗教通史的学习则需了解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交融。特别要注意的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的汉化过程,道教如何从原始巫术发展为成熟的宗教体系,以及外来宗教如何在中国扎根并适应中国文化。这里,除了课本知识,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论文也是提升理解的有效途径。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读、思、写”三者缺一不可。读书是最基础的,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要深入思考每个理论背后的逻辑,尝试用你自有的语言去解释它。写作则是检验理解程度的好方式,凭写笔记、论文或论述题来整理思路,巩固记忆。定期复习和讨论也很重要,借助思维导图或者小组学习来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