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8月前花的时间不要太多,主要学习一下马哲和近代史等,9月份就要开始系统的学习了,这时候就是看大纲,刷1000题,我刷了三四遍,命中率还算满意,等到8套卷出来就可以用来做模拟,看看自己的选择题究竟能拿多少分,然后查漏补缺,其中的分析题也可以看看,学习一下答题思路,等4套卷出来(基本已经12月上了),就要认真做模拟,分析题全部背诵。
考研英语方面:
作文我跟的王江涛,就是道长,就一个字,背。我开始以为我能背好多,后来发现想多了,别定计划,几天一篇那种。。就背,背完了默写,什么时候提笔就写没有错误,背的很顺畅再背下一篇,我觉得还是先保证强化各十篇一共二十篇就很好。作文你对自己要求不是特别高,十一月开始都可以,但是要认真啊~太早容易忘记和懒散。关于背单词,考研英语是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占到60分左右(满分100),你这个单词认识了就可以了,没必要会它的拼写。还可以去看朱伟的恋恋有词。花学英语总时间的1/4去背单词吧,不能再多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文博综合》的核心在于对历史文化的深度理解和对文物的系统性认知。这包括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脉络、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演变、主要文物类型及其价值,以及博物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我在备考期间,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历史文献,尤其是关于中国古代史的部分,因这部分内容往往在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
对文物部分,我建议不仅要了解其外观特征,更要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我凭阅读《中国文物鉴赏辞典》等专业书籍,对各类文物有了深入的认识,并尝试将这些知识点与历史事件相联系,形成了一套自有的知识体系。
再者,博物馆学的学习则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不仅研读了《博物馆学概论》等基础教材,还尽可能地参观各种博物馆,观察其展览设计、藏品管理、教育活动等方面,使理论知识得以落地生根。
在复习策略上,我采取了“分块复习,定期整合”的方法。将《文博综合》的内容划分为历史、文物、博物馆学三大模块,每个模块再细分成小节,每天专注一到两个小节进行深入学习。每过一周,我会把这一周学习的内容重新梳理,形成笔记,这样既巩固了记忆,又提高了理解力。
模拟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找来了历年真题和一些高质量的模拟题,定时做题,以此来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节奏,也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知识盲点。
我想强调的是,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面对困难和压力,需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克服,也要懂得适时放松,保证身心健康,这样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