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交互式学习不可或缺,个人认为政治领域总带有些不确定性,难以估量他人所学,自己则可能感到困惑茫然。在这种情况下,参加辅导课程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在备考时,教师提供了大量资料,并讲解了许多实质性的内容,对我帮助很大,只需遵循系统的复习计划就行。我选购了风中劲草的三本书,一本用于记忆,一本用来做练习,另一本则是答案对照。务必认真对待,遇到不懂的地方要深入理解。此外,我还打印了许多额外的学习材料。需要反复背诵的知识点至少要过两遍,我习惯于清晨用一小时背诵,下午则对应地做一小时选择题并立即更正。在解决选择题后,留出大约十天的时间专注于重点篇章的背诵和主观题的复习,当然,购买肖四系列是必不可少的。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考试出现了不少新颖的题目类型,大题目相对规范,但前面的选择填空题却让人颇费脑筋,明显感到自己的训练不足。从四月起,我开始了独自学习高等数学的旅程,仓促地在暑假前完成了初步的学习,尝试做了李永乐的全书,却发现完全无法下手,只能浏览,内心焦虑无比。之后,我对每个概念都学习了一些解题策略,到了后期做题时,这些技巧显得极其实用。学数学切记不能光看不动手,看得再多也不如亲自动手做三次。直到十一、十二月我才勉强完成了全书的三遍复习,真题也刷了两遍,第一次按照模拟考试的形式,每天早上一套,严格计时,这样的练习对我帮助很大。我大概只做了两三套模拟题。数学是我投入最多时间和精力的科目,同时也是我最后最有信心的部分,因为我深信这是提升分数的关键,我对此还抱有一丝丝期待。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阅读是关键部分,总分高达40分。我利用碎片时间来记忆词汇,以便腾出更多时间专注于1997年至2007年的实际阅读试题。在提高阅读技能的过程中,也同步巩固了词汇记忆。这段时间我使用的是《考研真相》这本书,它详细透彻,逐字逐句翻译,并对复杂句子进行了深入解释,只是有些阅读题目的解答略显不足,我总共研读了三遍。对于2007年至2017年的题目,我选择了张剑的黄皮书,虽然不如前者详尽,但其解析精辟且有策略性。由于之前十年的题目我已经做了三次,2007年至2015年的题目我则做了两次。由于时间有限,我把重点放在了专业课程上,所以最后两年的试题未能完成。这不是一个理想的做法,最好能留作考前模拟练习。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结构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稳定性问题。掌握基本概念是基础,如荷载、刚度、位移、应力和应变等。这些概念的理解不仅需理论知识,更需凭大量的实例去深化理解。
对计算部分,掌握矩阵方法和图乘法至关重要。矩阵方法能够帮助快速解决复杂的结构问题,图乘法则是在处理杆件结构时的利器。了解各种结构的特性,比如梁、桁架、板和壳体等,它们的受力性能和变形规律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再者,结构动力学是结构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尤其是振动分析。要理解和掌握自由振动、强迫振动的基本原理,熟悉周期性荷载下结构的响应计算,这对未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非常有帮助。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做题+理解”是最有效的方式。凭大量的习题练习,加深对公式和理论的理解,也能提升解题速度。遇到难题,不要急于求解,是要尝试从基本原理出发,逐步分析,这样既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锻炼思维的严谨性。
动手构建模型并进行实验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凭实体模型,直观地观察到结构在不同荷载下的反应,这对理解抽象的力学概念十分有益。
团队讨论和教师指导同样重要。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获取新的见解;导师的指点则能避免走弯路,更快地找到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