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土木水利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9月-10月,精讲精练和1000题第一遍,这一遍要过的细一些,为了以后复习能更省事。10月中-11月中,风中+肖1000第二遍,小草这本墙裂推荐,花花绿绿的很好看,把大纲的重点都摘出来了,强迫症还一章一章做了比对把我认为重点的补充到小草上之后就弃了大纲。做1000题你会发现真的有些题错一遍错两遍真的还会错第三遍。12月开始政治的比重逐渐加大,各种押题资料也都出来了,主打肖8肖4,其他的蒋5米3任4,20题(时间不够看了一半)也是抓到就做,把常错易混的记下来,考前一天再过一遍。
考研数学方面:
我拥有理工科学历,或许得益于小时候还算不错的数学头脑,我在所有学科中表现尚可。然而,初次复习高等数学时,我感到非常困惑。鉴于数学在考试中的重要性,且题目难度区分度大,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分数,所以我决定从三月起全力以赴。由于基础知识薄弱,我首先研读了同济大学的教科书(两本绿色封面的)。每学习完一个章节,我会完成课后习题,并对照网络上的答案检查。持之以恒,直到五月,我才开始做《全书》。遇到不理解的部分,我仍会回看同济教材,这加快了我的理解速度。九月中旬,我开始接触真题,起初按照知识点来练习,第一轮完成后,我快速重做一遍。接着,我按照年份开始一套套地做真题,并建立了一个错题集,仔细分析错误的根源,究竟是理论混淆还是计算错误,这些都需要严肃对待,因为它们极有可能在实际考试中重现。十一月中旬,我开始尝试模拟题,如张宇和李永乐的试卷。但请注意,只有当你对真题熟悉到极致,至少做过三次,甚至更多,才有资格涉足模拟题。十二月,我再次回到真题,找回那种答题的状态,毕竟模拟题与真题之间仍有区别。最后的冲刺阶段,我选择了张宇的30年真题集来进行训练。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现在手头都应当留有近两年两套真题作为最后的考前模拟使用。英语考试前有一个十分漫长的练习过程,所以请大家务必保持耐心,戒骄戒躁。要保证每天至少2小时的英语学习时间,记住,要将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做练习,而不是背单词,我从一开始就告诫大家背单词不应当用整块的时间,而应当用零碎的时间,例如早中晚各抽饭前饭后的10分钟背诵,每天1个小时的背诵量一定够用。新题型和作文是最后的重点了,当然,阅读一天最少保持1篇,并且做完后要认真研读原文。作文要开始整理自己的模板了。英语同样需要查漏补缺,即便知识点十分零碎。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水文学原理”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主要研究地球表面水体的分布、运动规律以及与环境、气候等因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你需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入渗、径流等环节,这些都是分析水文现象的基础。深入理解水量平衡、河流动力学、洪水演算等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水文学的关键。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要多关注实际案例,比如气候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水利工程如何改变水流特性等。凭这些实例,你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理论,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数学工具的应用不可忽视。水文学中的许多问题需借助微积分、概率统计等数学手段进行解决,如流域平均降雨量的计算,洪水频率分析等。扎实的数学基础对理解和应用水文学原理至关重要。
实验和实践操作同样重要。有机会,参与实地调查或实验室实验,能你更好地理解水文学的实际应用。比如,凭实地测量河流流量,加深对水力学的理解;模拟洪水演算,则有助于你掌握洪水预报的方法。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凭做课后习题、模拟试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不足,及时查漏补缺。积极参与讨论,与其他同学交流,也能从不同的角度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