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一战政治从10月份开始看的,还看了一遍红宝书,买了陈先奎的2000题,每天花在政治上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11月底才做完,复习了第二遍,依然觉得很模糊,好多都记不住,开始后悔不应该做这本书的。到了12月开始心慌了,觉得看着真题选择题都靠蒙,大题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说,于是买了任汝芬的《考点识记》开始狂背,貌似也没用上。二战时从11月中旬开始看的政治了,2000题是扔掉了,认认真真的看红宝书,买了一本配套选择题来练,世纪高教版的1000题,题目没有那么多,看一章红宝书做一章。可能是因为看过一遍的原因,这一遍很快。到12月买了肖四肖八,只做了选择题,题目很简单正确率也很高,考试前最后两个星期,我就把红宝书翻出来重新有选择性的看,还看了上课时候做的笔记,让自己脑子里有一个框架,每看完一章,就划个框架总结图,特别是近代史部分,重点时间事件一定要连续地把握好,挑了一些固定的套话背,红宝书复习了一个星期,最后一个星期我就开始重点攻哲学题,因为大题拉差距就在哲学题。我把老师给总结的哲学部分框架自己按照红宝书上哲学原理细化了一下,自己画一张知识结构图,每个原理,方法论意义都包括进去,但原理一定要先理解。找了近三年的政治真题上的哲学题,每个题先答看上去最明显的东西,然后按照框架图一个个的套,感觉有的就写上去,先写原理,再写方法论。这样哲学题所包含的每个原理都答上去了,无懈可击呀 。进考场前我把最后五套卷上做错的选择题看了看,考试的时候正好碰上个我做错过的。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真题我是强烈推荐要做的,数学真题是各大著名院校数学教授精心设计的题目,大家放心考研的数学真题一般不会很怪,很偏。毕竟是全国统考,又是全国范围内有实力的数学教授命题自然会比某个省单独命题科学的多。考研数学考察的都是基础知识点,但是又不是单一考察某一个知识点,几乎所有的题目都会至少涵盖2个知识点。大家不信的话可以拿出一套05年之后的任何一套考研数学对着答案解析看一下。这就是我为什么没有去做模拟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考研数学的知识点是不会变的,而经常放在一起考的知识点,能联系在一起的知识点能有多少呢?大家把15年的真题完全分析透彻,用心一总结,考场上碰到题目直接思考知识点,就算有些题目不能完全做出来,至少会有些思路的,把步骤放上去,也能拿到不少的分数吧。
考研英语方面:
我暑假之后才开始做阅读,97-04年的阅读做了一遍,05-17年的阅读做了3遍。阅读第一遍时我基本上是一天一篇,第一遍定时做出来,后面是精读,主要是翻译句子和分析句子结构,最后再仔细分析选项。做第二遍和第三遍时速度会快很多。翻译的话,我做翻译时一般也是做三遍。第一遍,先不着急做,先要把题看一遍,知道大体意思。第二遍,开始按正常顺序做题,不会的先把空留出来。第三遍就是结合上下文开始分析单词,这句话的意思了,将自己理解的意思代入特定语境中,看是否通顺。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明白,“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入的学科,它涉及到物质的性质、结构以及它们如何被转化为有用的材料。在山东大学的课程设置中,这个科目可能包括了晶体结构、固态物理基础、相变理论、材料性能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理解和掌握晶体结构至关重要。理解晶格参数、布拉伐格子、晶向和晶面指数等内容,能够帮助预测和解释材料的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质。固体物理的基础知识,如能带理论,对理解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的行为非常关键。
相变理论是另一大重点。需理解不同相之间的转变过程,比如固-固相变、固-液相变等,并掌握影响这些转变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也是理解相变过程的重要工具。
至于材料性能部分,主要包括机械性能、电学性能、磁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等。对每种性能的理解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例如,为何某些材料适合做导线,其他材料则适合作为绝缘体?
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多做笔记,整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动手实验能加深理论理解,模拟实际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回顾和自我测试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利用在线资源,如科研论文、教材配套网站等,扩大视野,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重要。凭与同学讨论难题,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激发新的思考。考研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