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领导的内阁即便不是 " 短命内阁 ",也是 " 弱势内阁 "。至于很多国人非常关心、高市早苗执政后的日本外交、国防政策,反而是最不必担心的。
撰文丨关不羽
10 月 21 日,在日本众议院首相指名选举第一轮投票中,日本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获得 237 票(众议院共 465 个议席),超过半票获胜,当选日本第 104 任首相。
一位极具戏剧性的政治人物,赢得了一场极富戏剧性的选举。
01
非主流的逆袭
高市早苗的政治生涯,堪称非主流逆袭的人生大戏,充满了反转和反差。
1961 年高市早苗出生于奈良县,父亲为公司职员,母亲是警察。她的家庭非常普通,亲属中也没有任何人从政。如此纯粹的草根素人出身,在崇尚精英政治、遍布世家子弟的日本政坛高层中颇为另类。
高市早苗的早年经历也很不 " 精英 "。学生时代曾是玩摇滚、驾机车的 " 鬼火少年 ",相当叛逆。直到 1984 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有政治家摇篮之称的日本名校松下经塾学习,才非常突兀地走上了政治精英之路。
高市早苗的政坛开局也颇为曲折,最初是以无党派身份踏入政坛。1994 年加入当时新组建的日本最大在野党新进党,1996 年因政见不合退出,转投自民党,颇受重用。
高市早苗最大的 " 贵人 " 是安倍晋三。2006 年高市早苗首次入阁,就是出任安倍内阁的特命担当大臣。2011 年,高市早苗更是为了支持安倍晋三出任首相,退出了所属派阀 " 清和政策研究会 "。
自民党的派阀政治中,议员 " 跳槽 " 并不罕见。不过,此时的 " 清和政策研究会 " 是党内第一大派,高市早苗明确表态反对派阀领袖町村信孝成为首相人选,支持安倍晋三,仍然算得上是政治豪赌。
▲安倍晋三和高市早苗(图 /CFP)
事实证明,高市早苗赌对了。
2012 年,安倍先是当选自民党总裁,继而拜相,开启了长达 8 年的 " 安倍时代 "。高市早苗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出任党内 " 五职 " 之一的政调会会长,党内排名第三,名副其实的党内最高层。
随即高市早苗出任安倍内阁的总务大臣,这是职权很广泛的内阁要职,通常情况下内阁排名仅次于首相,是名义上的 " 一人之下 "。而且,高市早苗在这一要职上连续任职 1066 日,成为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总务大臣。
2020 年安倍卸任后,高市早苗开始了问鼎首相的冲刺。2021 年首次参选自民党总裁后屡败屡战,直到此次成功登顶。
值得一提的是,身为日本首位女首相的高市早苗并不是靠性别身份获胜的。
高市早苗本人从来不是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的拥趸。她在性别政治议题上立场保守,坚决反对 " 夫妇别姓 " 制度、反对女性继承天皇、呼吁 " 女性应回归家庭,生育三个以上孩子 " 等等政见,很不受日本女权主义者待见。
所以,她不仅被日本女权领袖上野千鹤子毫不留情地批评为 " 男权政客的跟屁虫 ",之前还在有望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的节骨眼上,被女权组织公开联名抵制,被戏称为 " 开除女籍 "。
不过,高市早苗本人的婚姻生活算不上保守。高市早苗结婚很晚,2004 年才和议员山本拓闪婚并改随夫姓。2017 年两人离婚,她改回本姓。2021 年复婚,她要求山本拓改姓 " 高市 "。
上野千鹤子当然不会放过高市早苗曲折的婚姻,批评她 " 用婚姻做政治筹码,却要求普通女性遵守‘夫唱妇随’的传统,本质是将性别规则异化为权力工具 ",反正是结婚离婚复婚、夫姓妻姓都不对。
当然,没有女权阵营的支持,并未影响高市早苗登顶之路,反而让她保守主义立场的识别度更为清晰。这在形势一片混沌的日本政坛,倒是一个加分项。高市早苗此次曲折的胜选也受益良多。
02
选战的上半场:党内选举
高市早苗这次问鼎首相之路上最大的党内对手是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之子小泉进次郎,这是一位 " 老少通吃 " 的劲敌。
1981 年出生的小泉进次郎出身政治世家,祖父曾任防卫厅厅长,父亲小泉纯一郎更是有很高人气的前首相,妥妥的 " 官三代 "。
2007 年,小泉进次郎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担任父亲的秘书,是正统的政治世家精英路线。2019 年年仅 38 岁首次入阁,政治生涯一路坦途。他的家世和经历,堪称自民党传统精英的典范,因此获得了不少政治前辈的提携。
而且,这位自民党新生代 " 贵公子 " 的代表人物形象气质极佳,与成为影视明星的兄长小泉孝太郎相比也不遑多让。形象清新的年轻面孔,天然吸引年轻人,也很有女性缘。
▲小泉进次郎(图 /CFP)
但是,政见空洞、犹豫,是小泉进次郎的软肋。与政见表达决绝的高市早苗相比,小泉进次郎的政见表达十分模糊,被批评为 " 绕来绕去 " 的 " 偶像型政治家 "。
比如,在应对经济问题上只有 " 给未来希望 " 的泛泛之谈;在深受诟病的派阀政治问题上,他承诺改革却没有实质性措施,经常挂在嘴上的 " 环境问题 "" 低碳主义 " 也被认为是回避国民现实关切的时髦口号。
而高市早苗,即便是极具争议性的立场观点,也敢于毫不含糊地率直之言。最典型的就是对派阀政治改革问题的立场上,高市早苗态度鲜明地反对改革,居然意外赢得了党内选举。
派阀政治是日本自民党政治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争议极大。一方面党内派阀林立,政治决策和政治资金运作缺乏透明度,饱受诟病;另一方面派阀之间的制衡又是避免政治分裂的长期机制,难以撼动。
安倍执政后期至今,自民党内阁多次爆发派阀政治衍生的黑金丑闻,引发了一系列政治风波,也是导致自民党在众参两院均失去过半数席位的主要原因。因此,党内政治改革成为了首相选举的重要焦点。
自民党内外改革派阀政治的舆论呼声都很高,也有很强的道义立场。自民党议员群体不乏力主改革的新生代,甚至部分资深高层也有推动改革之心。可是,结果非常诡谲,因黑金丑闻输掉议会选举的自民党,最终却选出了一位反对派阀政治改革的保守派总裁。
按理说,高市早苗以保持团结为由反对激进改革的保守立场并不讨喜。但是,小泉进次郎作为他们的领军人物空有改革承诺却没有具体政策主张。改革派想改却不知道怎么改,还不如 " 不宜轻动 " 的 " 保持团结 " 更有说服力。
高市早苗反对派阀政治改革的主张未必高明,甚至可能是错的。但是,至少她有清晰的政治主张。
要知道这次日本首相选举是自民党在议会两院均处于少数派的生死战,此时需要的是知道 " 怎么办 " 的实干领袖,而不是只知道 " 怎么好 " 的清谈大师。
因此,小泉在党内选举第一轮领先的优势下,以 7 票之差输掉了第二轮。他含糊空洞的政策立场无法赢得中间派的支持,只能与首相宝座失之交臂。
03
选战的下半场:议会选举
由于自民党并非议会多数党,高市早苗赢得党内选举并非直通首相府的门票。真正的考验是争取议会其他政党的同盟。她拒绝派阀改革的立场,是赢得盟友的巨大障碍。
几乎与高市早苗赢得党内选举同时,与自民党结盟二十五年的公明党宣布退出执政联盟。公自联盟 " 裂穴 " 的原因正是公明党不愿再被自民党派阀政治的黑金丑闻拖累。
毕竟公明党与佛教日莲宗信仰渊源深厚,力主清廉政治,甚至曾以 " 廉洁党 " 为正式名称,早已对自民党捆绑的黑金丑闻深化不满。而高市早苗对政治改革上的保守态度正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公明党放弃 " 公自联盟 " 后,自民党彻底成为议会少数党。三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维新会、国民民主党在众议院合计 210 票,超过了自民党的 196 票。只要三大在野党联手,再争取一些小党的支持," 推翻 " 自民党政权是可能的。
在野党 " 觊觎 " 首相宝座的信心大增,国民民主党党首玉木雄一郎甚至宣布 " 做好了成为首相的准备 "。可见,自民党形势之危急。
此时,高市早苗展现了高超的政治协调能力。她锁定了议会中拥有 35 席的维新会作为盟友。维新会是以大阪为大本营、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右翼政党。与自民党的价值观相近,容易沟通。35 席仅比第三大在野党国民民主党多 8 席。够用,且 " 要价 " 肯定比 148 席的立宪民主党要低得多。
▲日本自民党 9 位候选人参加总裁候选人会议(图 /CFP)
在和维新会的 " 交易 " 上,高市早苗的灵活手腕可圈可点。获得维新会的最终代价有三项:
满足了维新会的地方政治诉求,同意给予大阪 " 副首都 " 的地位;
降低 " 比例议员 "(通过政党选票当议员)数量,这是有利于小党的选举制度让步;
自民党彻底废除企业及团体捐款。
前两条不难理解,最关键的是第三条,这切断了自民党获取政治献金的主渠道。尽管不是直接对派阀政治动手术,却也动摇了派阀政治的经济基础。
也就是说,对党内政治改革持保守态度的高市早苗,在 " 外力 " 支持下启动了一项重要的党内政治改革,并且成功获得了组阁权。这让那些对党内改革更强硬保守的顽固者无话可说。
在高市早苗登顶日本首相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强硬率直的政治立场和灵活务实的政治手腕,被支持者视为 " 日本撒切尔夫人 ",并非谀词。
但是,高市早苗很难复刻撒切尔夫人的辉煌。非关个人能力,而是脆弱的政治形势让她更像是一个过渡人物。
04
结语:难免受各方掣肘
不是所有的政治过渡人物都无关紧要,但是每一个都如履薄冰,高市早苗的处境也颇为艰难。
自民党在议会缺乏坚定的盟友,执政基础脆弱。维新会和自民党是 " 阁外合作 ",即合作仅限于议会首相指名选举,而不是加入组阁的执政联盟。
也就是说,维新会依然是在野党,随时可能对自民党 " 反戈一击 "。双方能否建立公自联盟那样的稳定关系,还要经过一系列考验,总之,很难一帆风顺。
高市早苗的党内支持也难言稳固。
她的主要支持力量是 " 旧安倍派 " 和 " 麻生派 " 两大派阀,两者存在诸多政策分歧。比如麻生派批评旧安倍派继承的 " 安倍经济学 " 过度依赖宽松的货币政策,要予以 " 修正 "。" 比安倍更安倍 " 的高市早苗能否和麻生派之间长期合作,存在悬念。
除了派阀政治的陈年旧坑,小泉进次郎等新生代的挑战也始终存在。经两轮选举艰难胜出的高市早苗,对党内政治的控盘能力是有限的,难免受各方的掣肘。
▲日本东京涩谷(图 / 冰川)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日本国民对自民党的支持率低迷。最主要不满是源于经济。
如果高市早苗不能及时减轻高通胀造成的经济痛苦,她本来就不算高的支持率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可是,日本的经济问题哪是轻易能解决的?无论经济形势不佳的原因为何,失去民意支持的锅一定是她背,这是民选政治家的宿命。
因此,高市早苗领导的内阁即便不是 " 短命内阁 ",也是 " 弱势内阁 "。至于很多国人非常关心、高市早苗执政后的日本外交、国防政策,反而是最不必担心的。
日本虽然内阁更迭频繁,大政方针却有很强的连续性。即便是强势内阁也是徐徐微调,受多方掣肘的弱势内阁又能有多大动作?
总而言之,高市早苗的首相职位来之不易,要守住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