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最终的重要题目,可以依据当年的热点时事预测,也能从各类模拟试卷的大题中提炼,或熟记一些汇总手册(比如启航的、徐涛的小黄书)。我个人没时间去看这些,只背了肖四,但今年的预测相当准确,大部分都命中了,算是一个惊喜。《风中劲草》是一本精简到只包含必备知识点的书,大概11月出版。我用它与大纲搭配学习,前一天下午阅读大纲一章并完成1000题(我总共做了两遍),次日早晨则花费半小时重温《风中劲草》对应章节的知识点,通过反复背诵加强记忆,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考研数学方面:
我自己后来分析数学考得不理想的原因主要还是题可能练的偏少了,比如我660就只做完了选择题,以至于在考场上遇到一些平时没有练到的,其实思路很简单的题都没有做出来,但是光练不总结分析也不行,所以大家练和想结合好,前期要把数学的基础知识打牢,后期就是运用这些知识多去练题。数学参考书:用了复习全书,张宇十八讲,张宇1000题。
考研英语方面:
我把历年真题做了一遍,做的时候,把认不得的单词划出来,找空余时间摘抄到专门的本子上。然后就背,不可否认,重复率是很大的,大家把历年的考研单词背熟,过线没问题。因为我也买了两本单词书,完全是背了一点就不行了.做阅读要有套路,大家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另外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弱项补救不行就想办法拿到必须的分。单词+做题套路,是我英语的经验。考研英语发挥的怎么样也要看那套题顺不顺手,这次阅读蛮顺手的,所以分数还不错。我的英语比较差,只过了四级,最担心英语,每天英语都是听说读写练的,在英语上花的时间较多,我用的英语资料是黄皮书,考一句话,英语就是背和练,背的是单词,美文,短句和语感等,练的就是阅读。英语就是一门语言,实际上并不可怕。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通常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组成原理四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点和难点,需逐一攻克。
对数据结构,理解并熟练运用各种算法是核心。例如,链表、树、图的操作,排序和查找算法等。你需深入理解它们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这将在解决问题时帮助你选最佳方案。编程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尽量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实现这些算法,加深理解和记忆。
计算机网络的重点在于TCP/IP五层模型的理解以及各层的主要协议。每个协议的功能,了解它们如何交互,并能够分析网络问题。比如,HTTP、FTP、TCP、UDP的区别,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过程等。
操作系统的学习,要重点关注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理解多道程序设计、死锁、虚拟存储器等概念,并能解释其工作原理。操作系统的中断、调度和同步机制也是常考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则更偏硬件,需理解CPU的结构、指令系统、存储层次、I/O系统等。特别注意流水线的概念和中断处理,这些都是考试中的常见问题。
学习过程中,建议采用“读-做-思”的方法。阅读教材或讲义获取知识,凭做题和实践来巩固,反思和整理,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利用在线资源,如LeetCode、Stack Overflow等进行练习和答疑。
定期自我检测也很重要,凭模拟试题来检查学习进度,找出薄弱环节。对难懂的部分,不要害怕寻求帮助,向老师、同学或者在网上寻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