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让我们来聊聊大家都很关注的预测题!仅仅依赖肖老的四套卷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他本人也提到,如果目标只是过线,那么完成四套卷的背诵基本足够。别幻想着押题老师会凭一本书就能精准命中一题,这太不切实际了。通常情况下,老师们会依据一本书,比如在近代史部分出四五道题,让你去记忆。因此,政治学习还是不能忽视,它对于选择题的解答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利于后期的背诵阶段。推荐资料包括:肖秀荣的政治三件套(知识点精讲精炼、1000题、命题人讲真题),政治大纲,以及肖秀荣的八套卷和四套卷。
考研英语方面:
暑假是学习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个时候阅读的能力已经提升了不少,英语真题也基本做完了,我就二刷真题练手保持手感,这里可以不用像第一遍这样逐篇翻译。我也开始专注于作文和翻译了。作文翻译我是每天都兼顾两个的,晚上上课,早上背诵各复习半小时到一小时。注意:我是从暑假就开始背作文的。很多人可能会说作文考前背背就好。但其实到了考前你的背诵压力是很大的,政治专业课都有很多东西要背。作文我背的就是王江涛作文必背的篇目,大概大小各十篇这样,即使押不到原题,这些题里面很多句子是可以用的,后期有空还可以背一下押题作文。至于翻译,我是每天保持做一年的翻译题来练习,千万不要做完对完答案就以为结束了,把不会的句型,单词用彩笔标出来便于后期复习看。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语言文学,这是一个涵盖广泛且深度深厚的学科,需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深入的理解。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一是古汉语,这是理解古代文献的基础,我凭反复阅读《诗经》、《楚辞》等经典,提升自有的语感和理解力;二是现代汉语,注重语法结构和词汇的积累,我会定期做相关的练习题以巩固;三是中国古代文学和近现代文学,我建议通读主要作品,并对重要作家、作品进行深度分析,了解历史背景,使文学作品的解读更立体。
文学理论与中外文学史的学习,我认为关键在于理解和比较。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的本质探讨,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我通常会结合具体作品去理解这些理论,使其不再抽象。中外文学史则是一个时间轴上的故事,要理清各个时期的文学特征,如先秦的百家争鸣,欧洲的文艺复兴,现代主义的兴起等。我会制作时间线,标注重要的文学事件和代表作,以此帮助记忆。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每天阅读和笔记,这不仅是积累知识,也是培养思考的习惯。我会对每一部作品、每一个理论进行个人解读,尝试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加深了理解,也激发了我对学术的兴趣。
我还积极参加讨论小组,与同学共同探讨问题,这种互动学习方式我受益匪浅。有时候,他人的观点能开启新的思考角度,有时则是凭解释他人的问题,我发现了自有的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