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投入最多时间的科目无疑是政治。自9月起,我就跟随教师的步伐,系统学习,从基础概念到解题技巧,老师的教导无微不至,还分享了许多个人归纳的知识要点。考研官方红宝书我研读了两遍,至于小草资料,翻阅的次数多到已经记不清楚。接着是完成1000题,加上小草配套练习,再到蒋五和肖四的预测卷。每位老师的预测卷往往与以往试题有所重叠,因此专心做好最后的预测题集就足够了。别忘了,大纲具有重大意义,多加查阅,因为命题人并非易于糊弄之人,反押题绝非儿戏,回归教材才是取胜的关键。
考研英语方面:
在五月份以前,我研读了何凯文的《长难句》。进入六月,我开始沉浸在朱伟的《恋练有词》中,每月重温一次,从未间断,总计阅读了三次。七月,我启动了真题训练,推荐在获取真题后先复制三套备用,我自己至少完成了三轮真题演练。七月至八月初期,你可以选择先做05年以前的题目,或者如果你渴望尽早熟悉真题,也可以从一开始就用真题来提升阅读能力。做真题时需严格把控时间,首次尝试可分配18分钟一篇文章,第二次尽量缩短至15分钟,第三次则力求在13到15分钟内完成。每篇文章都要充分利用,做完之后逐句理解,每个选项都不能遗漏,深入理解!记录你不熟悉的词汇和短语,去记忆!阅读就是要反复再反复!到了八月,你就可以继续做2005年以后的真题了。十一月之前,专注于阅读部分,同时逐步练习完形填空和翻译。英语作文从十月中期开始,购入王江涛的作文书,大、小作文各背诵20篇,如果时间紧迫,也可减半,但必须倒背如流!背诵完毕后记得默写一遍(这是我个人的经验)。
考研专业课方面:
《文博综合》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中国历史、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领域。历史部分,你需对中国古代的历史脉络有清晰的理解,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朝代更迭和文化发展。考古学则强调实物证据的重要性,要掌握基本的考古方法和分析技巧。博物馆学部分,了解博物馆的功能、运作机制以及策展理念至关重要。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涉及法律法规,还包含了实际的保护技术和管理策略。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取“由点到面”的策略。对每个知识点,先深入理解其内涵,再将其放入整个学科体系中去理解和记忆。例如,当你学习一个具体的文物时,不仅要理解它的艺术价值,还要能将其放在对应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进行解读。
实战演练也是提高的重要手段。尝试模拟编写展览策划案,或者对考古发现进行解析,这样既能检验理论知识,又能锻炼实践应用能力。关注最新的文博行业动态,如新的考古发现、政策法规更新等,这些都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