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实际上,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关于政治复习的经验。尽管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但我个人的曲折之路并不希望你们再重复。我要说的是,暑期不必急于复习政治,那样只会白白消耗宝贵的时间,不如专注于数学和英语。通常在九月,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和教育部考试中心会通过高等教育出版社发布《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考试大纲解析》(通称"红宝书"),去年是在9月中旬,这本书将近400页,外加1600道题目,我用了很长时间去研读,主要集中在10月至11月,12月我又重新看了一遍1600题并仔细研究了答案解析,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浪费了不少时间。其实早在10月,就有了杨杰(沪江论坛 风中劲草)主编的《冲刺背诵 核心考点》(被广大考研者昵称为"风中劲草"),但当时我没有做对比。后来我购买了"核心考点",深入阅读后发现"风中劲草"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编辑最用心的书籍,虽然用不同颜色和字体使得书看起来有些眼花缭乱,但这确实非常实用,能节省大量时间,并且还配有详细的练习题。真心推荐大家,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在红宝书上,"核心考点"就像是红宝书的浓缩版,效果极佳。当然,浏览一遍红宝书也是有益的,我不能因为自己投入大量时间在红宝书和1600题上,仅仅两个月接触"风中劲草",就否定红宝书的价值。"核心考点"会清楚地标明各个知识点在过去几年是以何种形式(单选、多选或分析题)出现过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很早就开始看书,但速度不快,七月正式开始看的吧。看一章书,做一章全书,错题画圈圈,然后整理到错题本上,三种颜色的笔,蓝色抄题,黑色写答案,红色写考到的知识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整理错题不要每一道都抄,相似题型的题目挑1、2道典型的写上就可以,不会累,回看的时候省时间,效率也高。边看书的时候我会边把需要背的公式、定理暑假结束以后开始上阶段扫尾,之后做模拟题和真题,17年超越5套,张宇8+4,400题5套,李永乐6+2,真题04到20年穿插完成,基本每天一套。11月中旬后,我和一个小伙伴,每周会先约好完成哪些套题,虽然是网上交流,但对我的督促力也是极大的,懒就要抱大腿。主要就是因为每刷完一套,会回顾两遍以上,仔细看每个题型,我是光顾着做题嗨了,到考场上我是一个也没看出来。虽然有两三道大题题型在模拟卷上都出现过。都写下来,考前再巩固记忆一下效果很好。
考研英语方面:
暑假之前,买了本单词书先没事看看,大概过了一两遍。有一点很重要,没必要强迫自己通过背单词书记住每一个单词,这不现实,也不可能。大部分记住就可以了。然后通过做真题再进行单词的记忆,同时也掌握了单词的出现频率。其实很多考纲词汇在真题中出现次数很少的,记住也没有什么意义。英语仅仅靠单词是完全不够的,包括完形填空,阅读,新题型在内的部分,他还需要你能够把这些单词整合起来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自己在英语复习中使用的书是张剑老师的黄皮书,就做了差不多有15年的真题(其余各种名义的模拟题自己是觉得一点用都没有),做了两遍,在做题的过程中,不能单单把做做题,更要复习其中不会的单词,短语以及长难句,最后半个月我才搞得翻译和作文,结果考试时候,自己先写的作文,因为开考前背的东西,希望还能用的上,结果完了做阅读,却始终进不去状态,但是最后结果也还是让自己差不多满意吧。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专业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的科目,它包括了数据结构、算法分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多个核心领域。在复习初期,你需对这些基础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对数据结构,理解各种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的特点和操作,以及如何凭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算法分析则需你掌握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具体算法中。操作系统部分,重点在于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计算机网络则要熟悉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理解各层的功能及协议。
在学习过程中,我推荐使用一些经典的教材,例如《数据结构》(C++版) 由严蔚敏编著,《算法导论》由Thomas H. Cormen等著,《计算机网络》(第五版) 由Andrew S. Tanenbaum 和 David J. Wetherall著。利用在线资源,如LeetCode、GeeksforGeeks进行编程实践,加深对算法的理解。
理论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践。你尝试参与一些编程项目或者做些小实验,比如自己实现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模拟器,或者构建一个小型的网络应用,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也能提升编程能力。
再者,历年真题的练习和模拟考试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对历年试题的研究,你了解到出题人的思路,找出常考的重点和难点,从有针对性地复习。定期进行模拟考试帮助你适应考试环境,提高解题速度。
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也很重要。合理安排时间,每天保证一定的学习量,避免临时抱佛脚。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自有的努力终会有所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