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设定政治学习规划时,首要的是自我评估一下是否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基础,也就是说,你在中学时期是否接触并学习过相关课程,或者至少对党的基本方针有些许印象。如果有,那么等十月大纲发布后开始复习完全来得及;如果没有,或者想要更加稳妥,暑假期间就可以着手准备了。阅读教材时,重点应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因为它更侧重于理解和领悟,而其余内容则主要以记忆为主。对于辅助资料,我个人采用了大纲解析、肖秀荣的1000题、时事政治、四套题以及20天20题,实际上,选用何种资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要专心致志地去做。我觉得选择题部分需要定期回顾错误题目,单纯刷题并不足够。最后的论述题,强烈建议背诵肖四,历年都会出现原题,只是北京地区的评分标准较为严格,所以要做好充分准备,祝你好运。
考研英语方面:
我投入大量时间在考研英语上。相较于其他英语测试,考研英语一有其独特之处:首先,试题数量少而考试时间长,一篇文章约400字,我们却有近20分钟来阅读,比四级和六级多了一倍不止;其次,由于时间充裕,题目在词汇难度和句子结构复杂性上远超四级和六级;再者,考研英语着重考察书面理解,所有题目均涉及翻译。因此,备考策略主要集中在背单词和解析复杂句子,其中长难句的解决关键在于语法,幸运的是,我在语法方面有一定基础,所以主要精力放在背单词上。背单词的方法结合了单词书和阅读。单词书帮助记住单个单词及其含义,而真正的学习在于反复阅读,这也是为何各类考研英语攻略都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我自己采用的方式是,一个月内每天大约花费三小时,研读从2002年至2012年的历年阅读真题,逐句翻译,尤其是2010年的全套试卷,每个单词都要彻底理解。借助上下文和整个句子的意思,我可以猜测一些生词的意义,然后核对单词书,这些单词成为复习的重点。考研阅读选用的文章质量很高,因此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表达、句式和结构也是很有益的。例如,2010年阅读第一篇文章的开头,“Of all the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during…” 是一个用于对比今昔的精彩开头,运用此类开头能显著提升写作的吸引力。完成十年的真题训练后,应对考研文章的阅读能力将大幅提高(如果你觉得一开始做真题有难度,可以选择2000年前的阅读真题,难度较低)。这时,你可以挑战新题型阅读和翻译,它们本质上还是考查阅读和翻译,只是新题型更侧重篇章间的关联,而翻译的重点在于你的汉语表达能力。这两种题型需独立使用真题进行专项训练。掌握上述内容,只要作文得分稳定(大约15分),你的考研英语总分应可达到60分以上。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你的时间有限,专业课还未充分准备,最好将原本用于完形填空和作文的时间转给专业课。只需背诵几个作文模版,通常可以获得15到20分,而完形填空全选C也能得2.5分(选C和全对的差距远小于四个阅读题的分数)。然而,如果你时间充足,不喜捷径,并期望英语成绩超过80分,那么可以参照上述方法深入研究英语表达,同时扩展词汇短语和固定搭配,以提高完形填空的水平。除了我个人的经验,我还想分享一个我看过的考研英语复习技巧,但遗憾的是找不到原始帖子,所以我必须说明我对原作者的敬意。与我的经历不同,该方法直接从句子入手,声称每天只处理三个句子。你可以从考研英语真题中选取一个长难句(再次推荐2010年的真题,因为它非常具有挑战性,一旦攻克,后续年份的试题基本不在话下),对其执行以下步骤:1)翻译;2)查词并重新翻译;3)背诵;4)默写;5)仿照句式创作句子(原计划可能有八个步骤,但我只记得这五个)。这种处理方式耗时较长,所以我没能在复习中采纳,但对于时间宽裕或基础较弱的学生,这可能是一个不错的起点。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后,你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英语学习依赖积累,没有足够的词汇量,阅读考研文章会相当艰难。真题选任何一本都可以,只要你能读懂文章,那些冗长的解析其实并非必需(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彻底掌握真题,考研英语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友情提醒:英语一阅读选项分布有规律,而英语二可能无规律!或者说某些特殊版本的试卷可能无规律!今年我做完阅读后发现选项与规律不符,强行修改了3个原本正确的答案,希望大家留意这点)。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高等数学,它是理工科学习的基础,也是理解复杂地理系统模型的关键工具。我个人认为,高等数学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公式和定理的记忆上,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我建议大家要深入理解每一部分的基本概念,比如极限、导数、积分等,这些都是构建数学模型的基础。多做题是提升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但一定要注重每道题背后的思路和方法,不是盲目追求答案。我还推荐使用一些在线资源,如Khan Academy或Coursera上的课程,它们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现象和过程。在学习中,我强调的是对地理规律的理解和实地观察的重要性。首先要掌握地质、气候、水文、生物等基础模块的知识,尝试将这些知识整合起来,理解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影响。阅读经典教材和学术论文帮助深化理解。利用地图、遥感图像等工具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实践能力。积极参与教师指导的野外实习,能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自然地理学的实质。
在复习阶段,我会定期做一些模拟试题,检查自有的掌握程度,并及时查漏补缺。对难以理解的部分,我会主动找老师或者同学讨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例子或者换个角度思考就能解决困扰已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