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倾向于认为政治备考不用过早启动(十月开启复习也完全来得及)。参与辅导课程在我看来也是颇有益处的。复习政治的核心是依据大纲,但我个人并未深入研读,大致浏览了一遍而已。接着我完成了3000题的练习,之后重心转向了主观题的记忆。实际上,直到考试前一个月我才大幅增加在政治上的投入,在那之前,我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专业课上。然而,我发现由于对大纲的粗略阅读,我在选择题部分失分严重。鉴于时间紧迫,我只能通过大量做选择题,找出知识盲点,然后再回溯相关知识点进行巩固。至于主观题部分,最后一个月的冲刺至关重要,绝对不能轻视政治的学习。
考研英语方面:
教材评价:《黄皮书》就是所谓真题,可以说是大家都会准备的教材。真题解析很详细,看起来也很花时间,我个人到后来就没太仔细看解析了,题目才是重点。每篇文章翻译,积累单词,了解主旨,学会和题目一起分析,了解出题风格。翻译:翻译是和你的单词量以及阅读水平很有关系,平常做阅读和背单词就是在为翻译做准备,后期可以做每天花五分钟做一段翻译练习,应该是徐可风的《基础进阶》。在平常也可以通过做何凯文的时文精析来练习翻译以及扩展你的阅读量。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学基础综合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几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需全面理解和深入掌握。
对教育学原理,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过程及其规律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关注教育的社会性、历史性、个体性和文化性等方面,理解并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实际问题。
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的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历史变迁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它们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凭对比中西方教育的发展,深化对教育多样性的认识。
教育心理学则侧重于人的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理解学习动机、认知发展、学习策略等内容,并能将这些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是学习的重点。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有深入的理解,有助于成为更有效的教育者。
我的学习方法主要是“理解-记忆-应用”。先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含义和逻辑关系;凭做笔记和制作思维导图来强化记忆;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还特别注重案例分析,凭研究真实的教育情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不仅帮助我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提升了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会设定每周或每月的学习目标,完成后进行自我评估,找出不足,及时调整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