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说政治吧,这是我从小就搞不太定的一科,虽然它在很多人眼里很简单,需要我花费时间去攻破。从拿到考试大纲的那天起我就给自己定了计划,因为政治大题谁都可以答个差不多,在我的思维里唯一能拉开差距的是选择题。所以我每天中午会花时间去看会政治。算作是笨鸟先飞吧。9月到10月初学习了一段时间,从整体的知识构架和重难点突破都学习了一遍,并把考纲过了一遍,即使没有什么印象也要去看,无论是看什么都要看两遍以上,否则没有什么效果,大概在11月份到12月份初的时候应该还是在精做习题,细看大纲。这样两遍下来一定要让自己有很大收获,不能把很多知识点记住吧,但是至少记住所以科目的梗概吧。这个过程每天要花费的时间仍然不是很多,中午的两个小时就可以了(而我每次都会超过两个小时,是自己的原因。对政治不敏感。)12月份中旬到下旬应该是重点记忆政治的时候了,大量的背诵是必须的,有时候会背到自己想吐,后来看论坛里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所以还好了,自己不努力,就会被别人落下。这也是一个逐步被淘汰的过程吧,所以每一步都要走好,更要很好的坚持下去。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我这种数学渣,李永乐6+2都已经吃力了,张宇八卷和四卷做得更是天崩地裂。可以根据自己战斗能力选购。等十二月,淘宝上买到合工大超越五套卷,共创五套卷,回来自己复印。也都不简单,但是质量上佳,推荐好好做。基本考研后期就是每天上午三小时,按照考试时间疯狂刷题,然后抽时间认真总结。总之不能一点题目都不做啊,要不遇到了2016,2018的数学,还不是凉凉送给自己。当然接下来也许会简单一点吧。
考研英语方面:
我认为英语学习的核心在于真题练习,反复研究五六遍都不过分。你提到的大三是准备六级考试的时候,那时你计划次年考研,有位人士建议将英文文章翻译成中文以提升阅读能力,你就这样坚持下来,直到考研结束,甚至偶尔也会这样做,这对你的翻译技巧和专业英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两部分几乎没有特别准备,全靠这个方法。复习期间,我做了张剑的150篇阅读,初期错误颇多,让我有些沮丧,但从八月开始专注于真题,我觉得开始得稍晚了些,但其实六月底就可以开始了。最后一个月才着手准备作文,显得有些匆忙,起初我很焦虑,担心自己能否准确把握图表作文的主题,后来发现这是不必要的担忧。那时我会看看作文书中的图像,思考其象征意义,就是这样。对于完形填空,我没有特意大量训练,只完成了真题中的部分,不断深入分析文章和选项。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是关键。“材料物理化学”涵盖了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如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等,这些都是后续深入研究材料性质和反应机理的基础。对这些理论,你需有扎实的理解,能够灵活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例如,热力学三大定律不仅要在理论上掌握,还要学会如何运用它们来分析材料的稳定性和反应可能性。
实验知识不可忽视。材料科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技能和理解实验原理至关重要。对实验部分,你需熟悉各种测量技术,如光谱分析、电化学测试等,并理解其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理解并能解释实验结果是必不可少的能力。
再者,关注前沿动态。材料物理化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定期阅读相关领域的最新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不仅拓宽视野,也有助于你在答题时提供更全面、深入的见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题和模拟考试是提高应试能力的有效途径。凭大量的练习,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度。也要注意反思错误,找出自有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采用主动学习的方式,比如自我讲解、制作思维导图等,这有助于加深记忆,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团队学习也很重要,与同学讨论问题,互相解答疑惑,激发思考,提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