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工程力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到十二月,我的复习重点是阅读书籍,并回顾之前在石磊老师和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中所犯的错误。十二月份,我开始尝试各种版本的模拟试题,像许多人那样购买了肖秀荣老师的八套卷和四套卷,特别是四套卷。对于八套卷,我专注于解答选择题;而四套卷,我深入理解和掌握了所有内容。直到考试前夕,我已经做了大量的选择题,尽管在考场上的表现仍有部分依赖猜测。虽然成绩并不突出,但我感到满足,毕竟这是在北京,阅卷标准非常严格,但庆幸的是,我达到了要求。我个人推荐认真研读风中劲草,用心去理解,其实效果可能比死记硬背更好。
考研数学方面:
学数学确实有些挑战性,关于数学的学习资料,我就分享一下个人的经验吧。我强力推荐汤家凤的1800题,并且我反反复复研读了复习全书,这本全书的确很有帮助,虽然难度不小,但只要耐心钻研,多看几次就会有所收获。在攻读全书的过程中,我还配合做了张宇的1000题。进入九月中旬,我开始每日一练张宇的30年真题解析,每套题目耗时三小时,完成后还会自我批阅,平均每天大约投入五个多小时在数学上。直至考研前夕,我都一直在重复练习全书和真题。我在数学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做了很多习题。我个人觉得有效的方法是:参加一对一辅导(相信我,视频教程效果不如这个),做汤家凤的1800题,精读复习全书,以及不断演练张宇的真题全解,不断循环真题和全书的练习。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大概是4月份开始复习的,没专门抽时间背单词,不过英语水平不是太好的同学还是建议先好好背下单词。同时,我也买了本张剑的黄皮书,每天做两篇阅读,这个时候不用太在意对错,毕竟不是考研真题,很多题目没有那么严谨,保持语感就行了。大概到了暑假,我开始做英语的真题,真题比较宝贵,一定要好好利用。我先做了真题,当时好像是连着翻译啥的全都做了,不过个人觉得做它的阅读就可以了,主要了解下真题的出题思路,把里面还不认识的高频单词整理出来,有空多看看。我大概是两到三天做完并整理完一套真题的节奏。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阅读一般错2-3个吧。但是其中的阅读,需要做好多遍,翻译和作文也要写出来,当然作文可以后期再写。阅读做错的地方看解析,了解出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把不会的单词也整理出来。真题我前前后后大概做了三、四遍吧,后面答案基本记住了,就多读读里面的文章,保持语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力学”是一门研究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规律的学科,它是工科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备考阶段,我将知识点分为基本概念、理论分析和应用计算三大块来掌握。
对基本概念,如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等,理解并能准确表述至关重要。这些概念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要确保对每个术语都有清晰的理解。掌握截面法、虚功原理等基本分析方法也是必要的。
理论分析部分,比如胡克定律、欧姆定律、圣维南原理等,需深入理解和记忆。这部分内容涉及到复杂的力学模型,我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加深理解,每次解题都尽量从本质出发,理解其物理意义,非单纯套用公式。
至于应用计算,主要包括杆件的拉伸、压缩、扭转、弯曲等问题。这里,熟悉各种载荷类型及其对应的受力分析,以及如何从几何、物理和运动三个角度来求解问题,是提高解题效率的关键。我会定期进行模拟试题练习,尤其是历年真题,以此来检验自有的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我还特别重视实验环节,虽然材料力学的理论知识占据了大部分复习时间,但实验帮助直观理解材料性能,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尽可能地参与了相关实验室的工作,凭亲手操作,深化了对材料力学的理解。
我认为,好的笔记整理和定期回顾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我习惯于把每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记录下来,定期复习,这样巩固记忆,避免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