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款搬家本质上是利率机制作用下居民资产的重新配置。" 一位市场权威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
10 月 15 日,央行发布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 22.71 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 12.73 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 1.53 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 1.37 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 4.81 万亿元。
近几个月以来,居民存款增速较前期高位有所回落,非银存款保持较快增长。在资本市场回暖与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不少市场机构将居民存款和非银存款之间的变化视同居民存款 " 搬家 " 到股市。
对此,市场权威人士表示,所谓 " 存款搬家 ",其实是居民根据资产回报率的变化,把银行里的储蓄存款转换成其他资产的现象,本质上是居民资产重新配置的一种表现。
过去 20 年里,股票、房产、互联网金融产品、银行理财、基金等不同类型资产在不同时期曾成为居民存款资金转移的去向,并且根据不同市场形势变化,这种资金流动也是双向动态变化的。
该人士表示,从今年以来的情况看,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增长较快,主要还是与非银存款定期化、持有同业存单增长较多有关。
另有专家表示,存款搬家是不同金融市场之间收益率相对变化的结果,而非原因。比如,当预期债券、股票收益率走高时,就会增加持有这类资产,在预算(财富总量)约束下则会相应减少其他资产。不同金融资产收益率比价关系改变后,资金会由低收益资产流向高收益资产,利率的影响和传导作用会体现得较为明显。2023 年以来,存款利率与其他金融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利差弹性增大,存款 " 搬家 " 和 " 回流 " 现象时有发生。
(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