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这门学科,若能专注学习,短期内分数提升是完全可能的。当初我起步较迟,于是采取了浏览一章“风中劲草”搭配一章“1000题”选择的方式,但并不推荐这样的做法。如果时间允许,还是推荐深入阅读红宝书。完成第一轮后,就要深入理解每个主题的核心概念,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近现代史和思想道德修养。每个部分的复习策略各异,如近现代史需关注时间线,而马克思主义则重在理论基础,具体情况需要灵活应对。到了后期冲刺时,多做些模拟试题,如肖秀荣、任汝芬、蒋中挺等人的题目。通过大量练习,你可以感知到当年的考试重点,同时整理并巩固你的知识盲区,记笔记是个好习惯。大约在考前20天左右,许多人开始背诵肖四、20天等预测卷。但我建议不要将全部注意力集中于此,确保基础知识牢固的同时,仔细回顾各部分可能出现的考点,确保万无一失。
考研英语方面:
关键是搞定英语真题!务必深入研习,反复操练,我用完一本黄皮书后,又添购了《阅读冲刺提高72篇》。我觉得这本书相较黄皮书稍微简单些,毕竟在冲刺阶段,主要注意力应放在真题上,所以这本书没全译。我个人认为,这时坚持做阅读是为了保持解题的手感,不必太在意正确与否。同时,做阅读时要计时,每篇文章最多不超过15分钟,我当时大多能在8到9分钟内完成。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关于“教育综合”,这是一个涵盖面广且深度要求高的科目。它包括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多个领域。我建议首先要对各部分的基本理论有清晰的理解,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思考。课本是基础,但也要阅读一些教育名家的著作,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等,来丰富理论视野。做题和模拟考试也很重要,这能帮助你熟悉考试形式并提升答题速度。
对“西方音乐史”,理解各个时期音乐风格的演变是关键。从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到巴洛克的复调音乐,再到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性。我推荐使用带有大量实例的教材,凭听音乐来感受历史的脉动。重要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这对理解和记忆有很大帮助。
“中国音乐史”则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古代的雅乐到近代的新音乐运动,每一段历程都值得深挖。我建议在阅读教材的,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传统音乐,如古琴曲、戏曲等,这将使学习更加生动。梳理时间线,明确各个时期的代表性音乐现象和人物,有助于构建系统性的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