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部分,我的分数并不突出,所以就简短地分享一下经验。我在八月份着手准备,首先通读了一遍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以此来打基础。由于我曾是文科生,对部分内容有一定认识,不过由于时间久远,许多知识已变得模糊。这本书内容繁多,字体密集,可能会让人感到有些吃力。初次阅读主要是为了大致掌握框架,记不住具体内容是正常现象,无需过于焦虑。有人建议等到九月政治大纲发布后再开始复习,但我个人认为可以稍早一些,因为大纲的变化通常只是表面添加或删除,实质性改动不多,提前预习能更好地渐进掌握,毕竟后期的时间非常紧张,这样做有助于减轻后期的压力。接着,我反复做了三次1000题,这对强化选择题知识特别有帮助。之后,我还练习了历年真题、肖八、肖四以及其他培训机构的模拟试卷,就这样一直复习到考试。
考研英语方面:
从三月起,我投身于英语复习之中。我创建了一个专门的复杂句子笔记本,挑选其中的生僻词汇和难解短语进行翻译,并通过查阅解析来理解,每日坚持一句,大约耗时6到8分钟,直到六月份未曾间断。这期间我一直致力于词汇的记忆,但不得不承认我在这一环节有些漫不经心。起初,我硬着头皮翻看了一半的单词书,后来实在难以忍受,便下载了“百词斩”应用,每天设定一定的词汇量去记忆。尽管这个过程颇为枯燥,但我还是每天坚持不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最终的结果是,我对这些单词有了大致的印象,但并未真正掌握。对于真题,需要不断重做,遇到不熟悉的词汇或短语,我会立即记入笔记。历年真题中总有一些词汇反复出现,而那些精彩的句型和表达则被我摘录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英语的学习必须多加实践,每天都应练习阅读和记忆单词。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欧洲文学史,这是一个深度研究欧洲各时期文学作品及其背景的历史学科。重点在于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流派,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等,以及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深入阅读并分析经典文本是必不可少的。关注社会历史背景,因文学总是与时代紧密相连。建议使用一些权威的教科书作为基础,广泛阅读相关评论和研究论文,以便从不同角度理解作品。整理时间线和关键事件,帮助记忆和理解历史发展脉络。
日本文学史则需了解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特别是平安时代的物语文学,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和戏剧,以及近代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除了掌握主要作品和作者,还需理解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日语文献的阅读能力是基础,可能,尝试直接阅读原文会更有利于理解。关注日本历史和社会变迁,这有助于你深入解读作品。
比较文学原理要求将不同的文学传统进行对比和对话,探索跨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理论部分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国研究等,理解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框架至关重要。实践上,选几组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提升批判思考和论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广泛的阅读和深度的思考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是关键。每天分配一定的时间给每个科目,保持持续有节奏的学习。定期做笔记和思维导图,将繁杂的知识点系统化,有助于记忆和理解。模拟试题的训练也很重要,它帮助你适应考试的节奏和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