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学市政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每天早晨投入一个半小时研读政治。逐章浏览教学大纲,并同步完成一章的肖秀荣1000题,但避免直接在书上标记答案,因为需要重复练习。直到十月,第一轮学习结束,接着开始第二轮,不必过于焦虑记忆问题,因为大部分人都难以一次记住。直至考试,大纲大致会过两遍,而肖1000题则会完成三遍。十二月时,回顾一遍错题。首年尝试了风中劲草的习题集,但觉得效果一般,实际上,尽管肖1000题较为基础,却涵盖了关键知识点。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拿到70分是有可能的。十二月,市场上会出现最后几套模拟试卷,它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务必去做且要熟记。前期的复习主要针对选择题部分,对于主观题不必太过忧虑,只需在考前挑20天20题,肖4,任4,蒋5等资料中的两三套进行背诵,应可应对自如。
考研数学方面:
由于我个人在数学方面的根基较弱,缺乏坚实的数学概念理解,学习过程中感到相当困难。我选择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因为它的内容较为基础,我认为巩固基础知识至关重要。然而,我的许多同学都倾向于使用张宇的高数十八讲,这本书涵盖广泛,深度适中,包含了诸多复杂的经典题目,更适合那些已经有较好数学基础的同学。认真做笔记是必要的,而且他还提倡背诵笔记,因为有些解题策略需要牢记于心。每天都必须专心致志地学习数学,不能间断,直至考试前一天,否则就会失去连续性的手感。对于那些原本就擅长数学的同学来说,利用高数十八讲来复习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能力。总之,李永乐的书籍适合稳固基础(适用于数学一般的学生),而张宇的高数十八讲则用于追求更高的分数和深入提高(适合已有扎实数学功底的学生)。
考研英语方面:
我习惯按照这样的顺序答题:首先阅读A部分,接着尝试新颖题型,然后撰写小作文,大作文紧随其后,最后处理完形填空,如果时间不足,就只能凭直觉猜测答案。当你的训练渐入佳境,你便可以开始整套试题的模拟练习。有些同学声称打算每天都完成一套真题,但说实话,这是难以实现的。随着复习接近尾声,你会发现可用的时间愈发紧张,很难每天匀出150分钟来完整地做一套试题。一周做一套已经相当理想。做真题的主要目标是掌握时间管理,了解自己在实际考试中应如何合理分配时间。通过反复练习,我确定了自己的答题顺序:首选翻译,之后是小作文和大作文,最后是阅读和完形填空。或许有人会问,既然阅读分数比重高,岂非应该优先处理?然而,在我的实践中,阅读往往耗时过多,大约多花20分钟,这就会影响后续的翻译和写作环节。如此一来,你可能只能草率应付翻译和作文。要知道,翻译和作文是按质量评分的,书写清晰、表达流畅、无明显错误,你就能获得不错的中间分数;若词汇独特、句式丰富、字迹美观,你甚至能赢得高分。而完形填空一旦填错,分数全无,猜对的概率只有1/4。假如到最后不得不仓促选择阅读的答案,至少还有1/4的机会得分。相比之下,如果你的翻译和作文来不及写,得分将微乎其微。不过,这些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和体会,真正适合你的策略还需你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毕竟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流体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液体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液体与固体、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理解和掌握流体力学,基础理论的理解至关重要。需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等基本原理,这些都是解决流体问题的基础工具。
在流体力学的学习中,流体静力学是入门部分,理解压力的概念,掌握静水压强的分布规律和伯努利定理是关键。流体动力学则更为复杂,包括理想流体流动、粘性流体流动等内容,如欧拉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等,需凭大量的习题来加深理解。
流体力学中的边界层理论和涡旋流动也是重要考点,它们在实际工程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对这些复杂的概念和公式,建议大家不仅要,更要理解其物理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到具体的问题中去。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做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解题,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也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建议大家多做一些经典的例题和历年真题,这不仅能帮助你熟悉考试题型,也能你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流体力学的理解。
实验和案例分析也是学习流体力学的重要途径。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在教学中很注重实践,流体力学实验课程帮助直观地理解流体的性质和行为。在复习阶段,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案例中,既能提升专业素养,也有助于应对可能的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