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哲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备考量其实还是很大的,很多人都说9月之后再准备来得及,我觉得这个因人而异吧,如果你本科的时候马原、毛中特这些课程学习的不错(重要的是理解)并且不是很抵触这门课,或许可以把政治的备考放在新一年大纲解析出来(9月中旬左右)之后,如果您政治毫无基础,个人建议在9月前至少把马原部分弄透,原因是这门课比较晦涩难懂,重在理解,且每年大纲变化不大,提早准备会为后续的备考提供更多的灵活空间,毕竟政治理论这门课还有毛中特、史纲、思修、时政那么多部分呢。有些内容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的部分不太好用形象的方式表达,这块大家一定别糊弄过去,以自己内心真的弄懂为宜,马原部分的考题基本都是理解,别指望遇见原题。毛中特的学习和时政关系比较大,每年也会因为国家政策有相当部分的调整,建议放在9月之后准备。史纲的学习老师的特点就是比较搞笑,能把史实的东西当故事讲出来,这门课重点是时间轴要清晰,因为最后出题通常会联系到多个时期,像一些重要会议,重要著作,以及不同时期的土改政策等这些要重点记忆,越是觉得很绕很难的地方越应该下工夫,因为往往这些就是考点,到最后就是分数上的差别。思修部分我没有花过多的精力,因为这部分比较容易理解,分值比例也偏少。最后插一句,如果你有条件可以去上一些课程,会多少给你一定的帮助。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学习,我的主要方法是精研真题,如张剑的真题集。起初,我专注于阅读理解,尽管满篇都是陌生词汇,但我的底线是掌握所有在真题中出现的单词。即使一篇阅读理解只能正确解答2个问题,也不要因此丧失信心,因为这是从零开始的过程。每完成一套题后,我会尝试将阅读理解翻译成中文,并与张剑提供的译文比较,以确保我对文章的理解无误,这对后续的翻译练习也有所助益。接着,我会转向完形填空部分,保留几套完整的真题用于后期模拟。
对于翻译部分,我没有过多关注,因为在翻译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我发现那种新题型并不复杂,只要多加练习就能应对。至于作文,我认为初期无需投入大量时间,我是临近考试的一个月才着手准备。参考王江涛的高分作文,我构建了自己的大小作文模板,并进行背诵。然而,重要的是要亲自动笔写作,记忆和实际写作是两码事。考试可能会遇到未曾见过的主题,灵活运用句型才能适应各类话题的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西方哲学史》,理解各个时期的哲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至关重要。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笛卡尔、康德,再到现代的尼采、海德格尔,每个哲学家的思想都构建了西方哲学的基石。我的建议是,不仅要熟读他们的原著,更要深入理解其思想的核心概念和逻辑框架。关注哲学家们的思想如何回应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这将帮助你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
《中国哲学史》则需追溯儒家、道家、法家等传统哲学流派的发展脉络。孔子的仁爱之道,老子的无为治,庄子的逍遥游,都是需深度挖掘的主题。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本土化过程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对这部分内容,阅读经典文献如《论语》、《道德经》等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历史背景去思考这些哲学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笔记整理是非常有效的。我习惯于把每一个哲学家的主要观点和贡献做成思维导图,这样既能帮助记忆,也能清晰地看出哲学发展的线索。定期的自我测试也很重要,制作小测验或模拟试题来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
讨论和交流是提升理解的关键。我常常与同学一起探讨复杂的哲学问题,或者参加线上论坛,倾听不同的见解,这对我深入理解哲学有极大的帮助。
不要忘记实践哲学。哲学不仅是理论的学习,更是生活态度的塑造。尝试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你会发现哲学能给予你看待世界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