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从9月至10月,专注于深入讲解和首次完成1000题,这个阶段需要仔细研读,以便后续复习更为高效。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进入第二次学习阶段,结合“风中”和肖秀荣的1000题,特别推荐小草这本书,它的彩色设计很吸引人,清晰地提炼了大纲的关键点。我按照章节对比大纲,并将我认为重要的内容添加到小草书后,便不再依赖大纲。在做1000题的过程中,你会意识到有些题目即使重复错误也会在第三次时再次出错。进入12月,政治的学习强度逐渐增强,各类预测题资料纷纷问世,我主要以肖8和肖4为主,同时涉及蒋5、米3、任4和20题(只完成了大约一半),遇到就做,并记录经常出错或易混淆的题目,考试前一天再把这些知识点过一遍。
考研数学方面:
能拉开分数的,或者说能提升总分的大概只有数学了。数学很重要,它是一门工具。对于数学的复习没有捷径,还是要把相应的知识点掌握、理解,然后结合模拟题和真题进行巩固、提高。数学的复习要多动手,千万不要眼高手低。复习书看了不一定会做,会做不一定作对,对于一些概念、公式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理解记忆,一个公式自己推导一遍肯定比死记硬背来的深刻。另一方面,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关于数学方面的复习资料书店网上有很多,基本都大同小异,选择一些就可以了,资料多了也做不完。我当时的复习安排:复习全书(3遍)+选择填空660(2遍)+400题(2遍)+历年真题(3遍)+超越考研135(1遍)。数学其实考得都很基础,每年考得题型也都是那么几类,重要的是要会灵活运用。
考研英语方面:
另外,作文要解决速度问题,要培养自己脑子里对时间的掌握,进而培养在同样时间内能写出更多字数的能力,就练这个,别的不管。不管你每周写一篇还是写十篇,任何时候写任何东西,一定要在无干扰的环境下,专心来写,先用手表统计三到四次,看看自己在当前状况下写完需要的平均时间。假设需要35分钟,然后搞个闹钟,调30分钟闹,脑子里就绷根弦,逐渐能做到闹钟响时写得完,速度就明摆着提升了。逐渐这样一点点缩短限定自己的时间,速度的提升会变成习惯,就好办些啦。起码在现有写作水平没提高时,速度有提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是基础。数据结构并非单纯的记忆游戏,是需深入理解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图等)的工作原理和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理解每个数据结构的特性,比如插入、删除、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对选合适的数据结构解决特定问题至关重要。我建议多看一些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算法是核心。数据结构的学习离不开算法,排序、搜索、图论等问题的解决都需算法的支持。我推荐大家熟练掌握冒泡、选、插入、快速、归并排序以及二分查找、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等基本算法,并尝试自己编写代码实现。了解并掌握一些高级算法,如堆、哈希、贪心、动态规划等,会对思维能力有极大的提升。
再者,刷题是提高。无论是LeetCode还是其他在线编程平台,都有大量数据结构题目供你练习。凭不断解题,你检验自有的理解是否准确,对问题的处理是否高效。每次解题后,不仅要关注正确答案,更要反思错误的原因,这样真正从错误中学习。
动手实践不可少。理论知识和解题技巧结合实践真正巩固。我曾经利用Python创建了多种数据结构模型,并模拟了实际操作过程,这对我理解数据结构的实际运用大有裨益。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关键。参加一些学习小组或者论坛,与他人共享难题,互相解答疑问。这种互动不仅拓宽思路,也能在交流中激发新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