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敬泽:海昏侯墓《诗经》值得期待,但一切要等整理完成

作家李敬泽:海昏侯墓《诗经》值得期待,但一切要等整理完成

2025-11-13 动态更新

近日,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领队公开表示海昏侯墓中出土《诗经》相关简牍约1200枚,简上有“诗三百五篇,凡千七十六章,七千二百七十四言”,证明海昏简《诗经》是全本《诗经》,且是秦汉时期全本《诗经》的首次发现。

这一消息令人振奋。《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从三千余篇古诗中“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选出305篇。此次“全本”一说,让不少网友猜测我们从此可以看到“孔子删诗”之前的诗经。

海昏《诗经》简(复制件)。图片来自《海昏之最︱在海昏简牍中“牍”懂大汉》(作者唐平)

作为《诗经》爱好者,文学批评家李敬泽同样对这一新闻非常关注。他也注意到“全本”这一提法,但他首先会想,“全本”是什么意义上的“全本”?“有人说那是‘孔子删诗’之前的诗经,这断不可能,因为现在披露的说法是‘诗三百五篇’,也就是305篇,和现存的诗经数是一样的。且‘孔子删诗’本身就是一个存有争议的问题。”

“仅仅从目前披露的情况来看,所有简牍尚未被完全整理出来,最后能辨认出来多少也是一个未知数。”李敬泽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对于研究结果,他特别好奇的一点是海昏侯墓中出土的《诗经》相关简牍是否为已失传的三家诗本之一。汉代传《诗经》者有四家——鲁、齐、韩、毛,今人看到的是毛诗本,另外三家则都失传。“如果辨认出来,比如海昏侯简是鲁诗本,那么这里面就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我们能够以此判断鲁诗和毛诗之间的差异。但这些都要等简牍被整理出来以后才能完成。”

2024年11月27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室内,文物修复师正在清洗竹简。刘思伟 摄 

海昏侯墓主是汉武帝之孙刘贺。该墓共出土各类文物一万余件(套),这些文物系统展现了西汉时期的礼制规范、工艺水平与生活方式。据湖北省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海昏侯墓出土的简牍文物有着糟朽、残缺、饱水、断裂等胎体病害,还有残缺、模糊、变形等简牍字迹病害,修复难度较大,但目前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简牍保护工作,预计2026年将全面完成。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作家李敬泽:海昏侯墓《诗经》值得期待,但一切要等整理完成》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