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形势现在非常好,是真的好,民族复兴的伟业扎实推进,且被全球瞩目。同时也要看到,在我们大步前进的同时,内部治理还存在一些堵点,逐渐打通它们意义重大。
老胡说两个堵点。一是我们的国家现在高度自信,社会高度自信。一场史诗级的贸易战,我们把美国在真正意义上击退了。天安门大阅兵展现了中国令全世界惊叹的实力。老胡 1978 年改开启动时高考进入军校,我真的从没有见过中国社会像今天这样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然而与此同时,这样的集体自信并没有完全渗透进我们的基层治理,在基层我们可以看到不少过度管制、缺少自信的表现。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普通人,就是个教师、国有机构的工作人员,护照却不在自己手里,由单位保管。基层治理者都特别怕 " 出事 ",而且 " 出事 " 的定义门槛不断降低,有些事情本来不是 " 事 ",却被当成 " 事 "。舆情尤其可怕,被当成了洪水猛兽。总之基层现在都挺紧张的,这与国家和全社会肉眼可见的自信巩固很不协调,也是大家当前比较有意见的地方。我觉得这中间肯定有些堵点,可能是互联网时代的特殊堵点,应当致力于打通它们。让全社会的整体自信在基层扩散、洋溢,那无疑将增加我们社会的韧性和凝聚力。
第二个比较突出的堵点我认为涉及民生,中国最近几年科技进步的势头相当猛,新兴产业成就辉煌,毫不夸张地说,所有新技术驱动的新产业中国都站到了世界的最前列,其中一些我们还成为了绝对引领者,新能源、电动车、无人机、机器人、AI 应用无不如此。即使我们的半导体技术仍有关键短板,但也没有影响与芯片相关产业的巨大繁荣。
但是科技带来的产业升级并没有很快转化为就业岗位和民众收入的增加,工作难找、工资停滞甚至降薪的情况都不少,很多分析认为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是这当中最大、甚至唯一的原因,我觉得下这种结论过于简单匆忙了。
网上如今流行一个 " 卷 " 字,我隐约觉得它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堵点。因为 " 卷 ",我们的先进产业横扫全球;也因为没有控制好 " 卷 ",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困住了自己。换句话说,这种 " 卷 " 导致了我们大量努力的空耗。
中国的经济实力无疑在增强,后劲充足,潜力巨大,而且中国有着以民为本的优越社会制度。打通堵点,控制住 " 卷 ",放松过度的管制,我们的科技动力就能创造性地在全社会产生蝴蝶效应,带来经济思维和组织方式足够多领域的革命。
总之,中国在大步向前,全世界都能清楚听到我们的咚咚脚步声。没有一个社会是完美的,中国的所有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我们有能力向前迈进,就意味着我们有能力不断自我完善,不让任何一个问题拖我们的后腿。这一代中国人的心气非常高,我们要创造最伟大的成就,最大限度地实现民族复兴,足令后世赞扬;同时我们要做幸福的一代人,让奋斗获得称得上是最为公平正义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