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外交|停购俄油、眼盯中美,印度在大国雄心与地缘现实中求解

大外交|停购俄油、眼盯中美,印度在大国雄心与地缘现实中求解

2025-11-06 动态更新

近日,全球大宗商品数据分析公司Kpler提供的船舶追踪数据显示,在10月27日至11月2日的一周内,俄罗斯对印度的原油出口量日均为119万桶,较之前两周的日均195万桶大幅下降。

这一显著回落,被解读为印度在美国新一轮对俄能源制裁压力下的政策收缩。

在韩国釜山的元首会晤后,中美两国在外交层面释放出一定程度的缓和信号,而这恰恰引发近日印度战略界关于如何应对“中美走近”的新一轮讨论。这同对俄能源合作的收缩一起,成为观察印度在大国博弈中校准自身定位的窗口。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林民旺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指出,当前特朗普政府对“印太战略”的关注度显著下降,但更深远的变化在于美国不愿再推动印度崛起,其战略焦点已从利用印度制衡中国,转向了防止另一个竞争对手出现。这一转变,使得美印合作难以回到拜登政府时期。

近日,印度外长苏杰生在吉隆坡举办的东盟峰会上展望性地表示,“变革自有其运行规律。世界必然会对新的形势做出反应。届时将进行调整,需要进行权衡,新的认知将会形成,新的机遇将会涌现,应对之策也将得以制定。多极格局不仅会长期存在,而且会不断发展壮大。”

对俄“砍油”vs 对美妥协

《印度快报》(Indian Express)11月4日报道称,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俄罗斯对印度原油出口量的下降尚处于初期阶段,仍需时间才能了解整体情况。但印度炼油企业似乎已经对美国对俄石油公司的最新制裁持谨慎态度。

环球网援引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称,在美国决定制裁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之后,印度最大的俄罗斯原油买家、私营企业信实工业决定停止购买俄罗斯原油。信实工业10月24日表示,公司“将调整炼油厂的运营以满足合规要求”,同时维持与供应商的关系。

就在信实决定停购俄原油后,据路透社10月28日报道,包括印度石油公司、巴拉特石油公司和印度斯坦石油公司等印度国有炼油企业正审查与俄石油贸易文件,以确保在美国制裁后,不会直接从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进口石油。此外,印度石油公司正寻求在明年第一季度从美国、加拿大、巴西等美洲国家采购2400万桶原油,以应对俄原油供应造成的冲击。

印度持续采购俄原油一直是与美国贸易谈判中的关键点之一。印度方面数据显示,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过去只占其原油进口总量的不到3%,但如今,俄罗斯石油约占印度石油进口总量的35%。

外界认为,印度炼油商停购俄油这一举动,增加了美印达成贸易协议的可能性。《印度快报》称,美国次级制裁的威胁是导致印度等国家即便在政治上反对单边经济制裁,却仍通常避免与被美国制裁的国家及其他实体开展合作的原因。

彭博社指出,印度一直在多重风险中寻求平衡,“一方面要规避次级制裁风险并争取与美国达成贸易协定,另一方面又需防止与俄罗斯这一重要伙伴关系受损”。

因此,林民旺认为,印度不会完全中断与俄罗斯的合作,预计将通过其他领域进行“补偿”,例如从俄采购武器装备,以维系关系。

事实上,除了以关税威胁对印俄能源贸易施压外,美国对印度的强硬姿态更进了一步。

此前美国政府宣布自9月29日起正式撤销自2018年对伊朗恰巴哈尔港的制裁豁免。“中东观察”网站Al-Monitor称,这一决定将直接冲击由印度主导的港口开发项目。恰巴哈尔港位于伊朗东南沿海,濒临阿曼湾,是印度通往阿富汗和中亚的门户,也是印度重点投资的战略工程。

虽然印度外交部在10月30日宣布,已获准将美国对伊朗恰巴哈尔港运营的制裁豁免延长6个月,至明年年初。但印度学界仍认为,近期美国的一系列举措很难被视为“战略伙伴”应有的行为。

而印度的“妥协”也让美对印度不再一味强硬。据参考消息网3日报道,美国《新闻周刊》网站10月31日报道,美国与印度正式确定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期防务框架协议,希望能够显著深化军事合作。这标志着两国战略关系更进一步。

面对复杂的平衡难题,印度政府高层也在国际场合表达了立场。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10月27日在东盟峰会表示,美欧在施压印度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问题上存在双重标准。他表示,能源贸易正日益受限,并强调“国际原则被选择性适用,某些国家倡导的准则自身却未必践行”。

近段时间,高额关税、H-1B签证10万美元申请费对印度人才的冲击,以及特朗普在印巴冲突中“重巴轻印”的政策等因素,导致美印关系紧张。

据CNBC 3日报道,由于中美元首在韩国会晤后达成了新的关税条例,如今印度面临的美国关税税率已经高于中国。8月,美国对印度加征50%关税,其中包括因印度购买俄石油而额外征收的25%关税。印度称此举“不公平、不合理且缺乏依据”,特朗普则将美印贸易形容为“一场完全单方面的灾难”。

据路透社报道,特朗普在韩国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还表示,他曾以 “加征250%关税”威胁印度和巴基斯坦,要求两国停止敌对行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美国对印度部分商品总关税达50%,而对巴基斯坦的关税税率从29%下调至19%。

特朗普的上述对印举措,已让莫迪遭到国内政治力量的批评。印度反对党国大党领导人拉胡尔·甘地11月2日在比哈尔邦的一场政治集会上抨击莫迪“惧怕美国总统特朗普”。

美国奥尔布赖特石桥集团南亚业务负责人特里维迪认为,“(美印)两国领导人缺乏良好的互动氛围,这种隔阂对美印关系的负面影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中美靠近,印度焦虑?

中美元首在韩国会晤后,多家印媒就特朗普将此次会晤描述为“G2”进行了广泛报道。《印度时报》刊文称,“特朗普公开拥抱中国,似乎标志着美国外交政策和世界秩序发生转变”,“将欧盟、俄罗斯、印度和日本等其他大国视为陪衬”。

林民旺指出,印度对“中美G2格局”的焦虑心态并非首次显现,早在奥巴马政府提出G2构想时,印度战略界便已表现出明显焦虑。

“印度长期将自身定位为与中国同层级的新兴大国,而美国将中国视为‘平等竞争对手’,让印度在与中国的横向比较中产生身份落差感;另一方面,‘G2框架’中缺乏印度的角色空间,使印度感到在大国竞争中被‘边缘化’。这种‘被排除在外’的处境进一步加剧了印度的战略焦虑。”他说。

此外,美国在特朗普回归以后所展现出的对印政策也出现变化,并非如印方此前所预期的持续深化“印太”合作。

其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是美印共同参与的重要机制之一,本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在印度举行首脑峰会。然而,据《纽约时报》9月报道,特朗普已取消了访印计划,将缺席峰会。

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美国将印度视为“遏制”中国的重要伙伴,而此次却“冷落”印度。在林民旺看来,当前特朗普政府对“印太战略”的关注度已经显著下降,美印关系难以回到拜登时期的合作强度。

林民旺进一步阐释道,过去美国对印政策的逻辑是“扶持印度崛起”,但当前美方的战略思路已发生转变。随着普遍预期印度可能在未来数年内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美国不愿看到另一个潜在竞争对手壮大。因此,特朗普已经改变了华盛顿对美印关系的思考,不再是单纯服务于对华策略,而是更着眼于美国整体战略

就在中美会晤后的第二天,10月31日,印媒记者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提问:“特朗普总统将中美元首会晤形容为‘两国集团(G2)’会晤。这给外界一个印象,即中美正在努力构建‘两国集团’。如确实如此,这可能对世界秩序产生重大影响。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结盟运动的伙伴、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始终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边,将继续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实现“龙象共舞”是渐进且需耐心的过程

与美印紧张关系相对的是,近段时间,中印关系出现改善的积极势头,双方在政治、外交、军事与社会层面的对话交往逐步恢复。在此背景下,印度战略界正重新审视印度如何在他们眼中的“中美印”三角关系中自处

今年以来,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国防部长辛格、印度外长苏杰生相继访华。8月30日,印度总理莫迪抵达天津出席上合组织峰会,习近平主席与他会见。这也是莫迪时隔7年再次来华。外交部长王毅也于8月18日至20日访问印度,这是三年来中国外长首次访印。

在人文交流方面,中方恢复印度香客赴藏朝圣、印方恢复对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中印时隔5年正式恢复直航,为两国关系回暖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靛蓝航空将于11月10日起开通德里至广州的每日直飞航班。此前不久,该航空公司已宣布开通加尔各答至广州的航线。届时,靛蓝航空广州至印度每周航班量达往返14班。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中国内地和印度恢复直航航班,是双方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天津会晤重要共识的最新进展,也是便利中印两国28亿多人民友好交往的积极举措。

经贸领域,中国多年保持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4年,中印双边贸易额高达1384.78亿美元。中国驻印度使领馆2024年向印度发放的签证中,80%以上为商务签证,充分彰显了两国经贸交往活力。

此外,中印在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和二十国集团等框架下,都已形成基础合作机制。双方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全球性议题上也有着广泛合作空间。

以上是中印关系改善的内生因素,然而在路透社、彭博社等西方媒体看来,中印关系此轮的“解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美国对印度态度的转变这一外部变化所驱动。正是因为特朗普对两国采取“不可预测的态度”,中印虽为长期竞争对手,但正在谨慎地改善关系。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印实现“龙象共舞”并非朝夕之功。

7月14日,王毅与苏杰生在北京会谈时也谈及处理分歧的原则与方法。王毅指出,中方愿同印方相向而行扩大交流合作,从大局出发妥处矛盾分歧。苏杰生也表示,双方应努力积累双边关系中的积极因素,避免分歧成为争端,防止竞争变成冲突。

林民旺表示,印度对华关系改善的程度和意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度政府对于印美关系和中印关系的认识。他特别提醒,对中印关系的发展保持谨慎期待,印度国内的对华认知尚需漫长的战略调整的适应周期。

“长期以来,印度将自身置于与中国‘平等地位’,但当前两国在综合实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差距逐渐显现,这种现实与认知的错位需要印度更长时间调整心态与政策。因此双方关系的改善将是一个渐进且需耐心的过程。”林民旺说。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大外交|停购俄油、眼盯中美,印度在大国雄心与地缘现实中求解》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