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中,“韬奋路” 三个大字格外亮眼,路牌西侧的介绍牌上写着:“1912年至1919年,(邹韬奋)先后就读于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中学及大学电机科。”上海交通大学的这条“韬奋路”,串起跨越百年的新闻信仰。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门前多了一条“韬奋路”。 本文图片均为上海交通大学供图
11月4日14时许,“韬奋路”揭牌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正门前举行。作为邹韬奋先生青年时代求学的重要场所,交大为他日后投身新闻出版事业、确立当一名“永远立于大众立场”的新闻记者的人生理想奠定了坚实根基。上海交大介绍,“韬奋路”的设立是学校将精神传承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未来交大将以这条路为纽带,让韬奋精神成为滋养青年成长的不竭动力。
“诸位同胞,我是邹韬奋……”14时30分许,上海交通大学文博楼一楼报告厅里响起了一个低沉而坚定的男声,邹韬奋先生的肖像变成了“数字人”,向现场来宾讲述他“执笔为剑、恪守新闻理想”的一生,也为“纪念邹韬奋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拉开了序幕。
11月4日下午,纪念邹韬奋诞辰130周年的系列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该数字人由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师生基于邹韬奋先生真实照片、文字资料和故居展陈,融合AIGC技术生成,并首次从韬奋先生本人的第一视角展开影像自述。引导片《走进邹韬奋》展现了他创办《生活》周刊、生活书店,在黑暗年代中以笔为剑、为民族解放事业奔走呼号的崇高风范。
当日,上海交通大学还开展了纪念邹韬奋诞辰13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韬奋精神的时代回响》新书首发仪式成为一大亮点;韬奋精神纪录片《追寻信仰之光》精彩片段点映,则首次向观众展现了邹韬奋先生在病榻上写的《患难余生记》手稿;为大力弘扬韬奋精神,上海交大遴选学员骨干组建“韬奋精神青年宣讲团”,让青年学生成为韬奋精神研究的主角、宣讲的主力、学习的主体......
当日,“邹韬奋卓越传媒人才成长计划”(三期)召开总结座谈会。“邹韬奋卓越传媒人才成长计划”(简称“韬奋计划”)是上海交通大学面向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面向国家战略需要,在各界支持下、举全校之力打造的探索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自实施以来,“韬奋计划”打破专业壁垒,吸引了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钱学森班、人文学院、外语学院、法学院、建筑学、环境科学、兽医学等文理工医各领域14个院系的学子,构建了跨学科传媒人才培养新格局。“韬奋计划”学员还分赴主流媒体实习,深度参与多项重要报道任务。
活动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市委宣传部、韬奋基金会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媒体与传播学院共同承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