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末暴雨暴雪齐袭,尼泊尔陷气候失序危机

10月末暴雨暴雪齐袭,尼泊尔陷气候失序危机

2025-11-04 动态更新

一切都那么突然,暴雨下在不该下的季节,暴雪落在未曾预警的山口。

在本该天朗气清、迎来庄稼丰收与雪山壮景的10月,尼泊尔各地的暴雨、冰雹和暴雪几乎同时袭来,致使田地被淹、山路封闭。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30日,尼泊尔拉利特布尔,持续降雨导致环路区域积水,车辆涉水行驶。视觉中国 图

自 10 月 27 日起,阿拉伯海低压与西风槽携带反常的冬前雨雪而来;雪上加霜的是,就在两天后,孟加拉湾气旋“蒙萨”(Montha)又在印度东岸登陆,10月30日,其残余湿气涌入尼泊尔,引发更广泛的强降雨和高山暴雪。

“虽然个别季风后期的异常强降雨事件尚不足以定义为‘新常态’,但它确实显示出气候行为反复无常的趋势。”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气候行动负责人布佩什·阿迪卡里(Bhupesh Adhikary)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尼泊尔出现10月末的极端降雨之前,政府水文气象局已正式宣布季风从尼泊尔撤离。按照气候学常理,一旦季风撤离被宣布,尼泊尔虽然可能仍会出现零星降水,但通常不会出现显著的降雨。”

尼泊尔碳排放量占全球不到0.1%,但它却正在承担高山冰川融化、雨季错乱、洪水频发的代价。

喜马拉雅山区突降暴雪:徒步旺季变“困季”

暴雪突至后,安纳布尔纳、马纳斯鲁、木斯塘等主要喜马拉雅山地徒步区域紧急公告徒步活动暂停,多地被迫一夜封山。积雪封路、旅馆断粮、游客撤离、高山救援,原本熟悉的徒步旺季变成了一场大撤退。

10月29 日,尼泊尔中北部安纳普尔那(Annapurna)徒步线路的重要区域——马南(Manang)突遭暴雪,大量徒步者被困。尼泊尔陆军随后展开空地联合救援,疏散约 1500 人,其中包括约 200 名外国游客。30日起,通往珠峰南坡大本营徒步线的主要空中通道——卢卡拉机场(Lukla Airport)因持续恶劣天气连续三天停航,上千名游客滞留。

“太难了,季节完全变了。”正在马纳斯鲁(Manaslu)徒步环线带队的国际山地领队联盟(UIMLA)资深向导拉姆·卡吉·蒂瓦里(Ram Kaji Tiwari)告诉澎湃新闻,他在尼泊尔喜马拉雅山脉带队登山徒步十余年,却从未遇到这样的十月。早在10月27日,他就盯着天气预报发愁,“暴雪接连不断,山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没办法继续往更高海拔走,太危险了。”出于安全考虑,拉姆带着14人的徒步队伍止步于海拔3525米的高山村庄萨马岗(Samagaon)。

但危机并未就此解除。撤退的游客越来越多,沿途旅店因为滞留的旅客爆满,一床难求。更糟糕的是,原本下撤的路线被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冲毁,他们被迫改道,在两天内额外徒步十多公里。

“以前,秋季是从9月到11月,春季是3月到5月,这是喜马拉雅山地的黄金徒步季节。现在完全不一样了,9月和10月因为暴雨很难工作,而3月的暴雪又常常让高山徒步行程无法顺利完成。”2023年数据显示,旅游业在尼泊尔经济中占有约6.7% 的 GDP,而高山徒步探险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其市场规模约占17亿美元。

从干旱到雨灾,尼泊尔稻农陷入“双重打击”

与此同时,尼泊尔的南部平原也失去了常规的气候节奏。

据《加德满都邮报》报道,反常的冬前暴雨席卷尼泊尔南部平原,马哈塔里(Mahottari)、卡皮拉瓦斯图(Kapilvastu)等稻米主产区的农民报告了严重的作物损失。通常,尼泊尔的稻谷在6月插秧、10月至11月收割,但今年突如其来的降雨打乱了节奏——稻谷刚刚成熟,田地就被积水淹没。

“我们辛苦劳作六个月才有收成,结果三天就全毁了。”尼泊尔朱姆拉(Jumla)地区农民贾亚·克里希纳·达拉尔(Jaya Krishna Dharal)说。他的田地在收割前被大雨淹没,晾晒的稻谷也被泡坏。

稻米在尼泊尔不仅是主食,也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尼泊尔综合发展研究院(Institute for Integrated Development Studies)2022年数据显示,稻谷产出占尼泊尔GDP总量的7%。尼泊尔农业专家指出,今年稻谷的收成已受季风期的干旱影响,如今又遭遇冬前降雨冲击,预计整体产量将下降,对本已疲弱的农业经济构成新压力。旱季时插秧困难、收获季又遇暴雨的情况,已在过去几年反复出现,使稻米种植越来越不确定。

巴迪巴斯(Bardibas)市农民阿瓦德·基肖尔·马哈托(Awadh Kishor Mahato)表示,这场雨毁掉了他一家一整年的口粮,也断了他维持家计的收入来源。“我们因为6月中到9月中的旱情,晚插秧了一个月。如今稻谷刚熟,就被雨毁了。”马哈托说,“照这样下去,我们可能连一家人的口粮都不够了。”

当反常气候与经济脆弱叠加,风险开始在最贫困的群体中积聚,暴雨带走了粮食,也迫使更多尼泊尔家庭走向另一条更黑暗的路。

“当田地被洪水毁掉,人们就带着孩子去砖厂工作。”非政府组织好织国际(GoodWeave International)高级项目经理海姆·莫克坦(Hem Moktan)说。今年 9 月24日,好织国际与尼泊尔专业分析机构新纪元(New ERA)联合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气候变化正在推动尼泊尔砖窑与地毯行业中童工和强迫劳动的增加。

研究指出,极端天气与农业崩溃迫使尼泊尔农村家庭将孩子送入危险的工作环境。该研究基于三十年气候数据及尼泊尔八个受影响地区逾千名受访者的访谈,发现长期干旱、洪水与热浪破坏了粮食安全,随着农民收入愈发不稳定,许多失去土地或作物的家庭被迫迁往城市,进入加德满都周边的砖厂或地毯工坊寻找工作,儿童往往随父母一起劳动,有时甚至被单独雇用。

“尼泊尔在可持续发展上面临多重挑战。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这三大危机虽然是全球问题,但对尼泊尔来说,问题非常严峻,且难以独自应对。”阿迪卡里告诉澎湃新闻,“同时,从山区到低地、从农村到城市、以及向海外的人口流动,正在改变尼泊尔的社会经济格局和生活方式。尽管各级政府已制定相关政策与计划,但受训人力和资金都十分有限。尼泊尔亟需吸引更多国内外、公私部门的投资来缓解这些问题,区域合作与全球协议的落实也至关重要。”

在国际减排目标和援助承诺之间,尼泊尔的“微小排放国”身份让它始终处于话语边缘。气候变迁带来的连锁效应,正在重塑整个南亚山地社会的结构。极端天气的频率或许还会继续上升,而真正的考验,是一个资源有限的国家,如何在被迫适应中寻找生存的秩序。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10月末暴雨暴雪齐袭,尼泊尔陷气候失序危机》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