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偏远地区,受灾情况和灾民需求向外传递存在明显滞后。
10 月 16 日,大品村近百户村民的房子已在洪水中浸泡长达 10 日。
10 月 15 日下午,天气阴沉。在广西百色市靖西市新甲乡大甲街,浑浊的洪水在街巷间漫溢,裹挟着断裂的树枝、漂浮的塑料桶,还有村民自救时用废弃轮胎制作的小船,在墙角形成暗褐色的漩涡。
这条平时熙熙攘攘的主干道,如今已被洪水彻底吞噬,水深足有 1 米多。为了自救,村民自发用脚手架、木板等材料建成一座长达 500 米的 " 希望之桥 ",一头是村卫生院,一头是村小学。
王女士和儿子一起跨上借来的蓝色皮划艇,划向家的方向。家已被大水浸泡多日,他们小心翼翼地划进一楼,由于停电,屋里一片漆黑。母子俩相互搀扶着,踩到摇晃的木桌上,一步步爬上通往二楼的楼梯,从衣柜里翻出几件换洗的衣物,又将一小袋暴雨前购买的水果拎上小船,再慢慢将皮划艇划到安全之处。打开水果袋,他们才发现里面的苹果已经发黑变坏了。
这已经是他们被迫逃离自家楼房的第十天了。9 月底 10 月初,台风 " 麦德姆 " 登陆,引发广西多地出现洪涝灾情,百色市多个村屯受洪涝影响,多条河流水位上涨,部分道路因塌方和山体滑坡受阻。截至 10 月 17 日,大甲街的房子浸泡在洪水中已长达 10 天,水位仍然没有退去的迹象。
大甲街并非个案,靖西市新甲乡甲赛村布镜屯和大进屯、禄峒镇小瑞村、龙临镇大品村等村落,也都受灾严重。像王女士这样冒险回家取物资的村民还有不少,每个人都是一脸疲惫,但为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不得不一次次穿梭在浑浊的洪水中。
《中国慈善家》记者从百色市应急部门处了解到,9 月 25 日以来,百色地区有超过 38 万人受灾,紧急避险转移 1.02 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6963 人。
百色市下属的靖西市多个乡镇的村民告诉《中国慈善家》记者,早在国庆长假前一天夜里,自己所在的村子就开始下暴雨,虽然雨势很大,但村里并没有出现内涝情况。10 月 6 日,中秋节,当晚雨势更加凶猛,到了夜里 10 时许,水就开始漫进屋子。
" 起初以为只是一场普通的大雨,直到夜里听见楼下传来哗哗的水流声,才意识到不对劲。" 大甲街一村民王先生回忆起那个慌乱的夜晚,仍然心有余悸。当一家人到楼下查看时,浑浊的洪水已漫过脚踝,正顺着门缝、墙角快速漫延。
" 得赶紧搬东西!" 王先生一声吆喝,全家人瞬间行动起来。他扛着电视往楼梯口挪,妻子抱着装满证件的铁皮箱,刚上初中的儿子迅速收拾着自己的书本。一家人踩着冰凉的洪水,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二楼转移。
大品村地势较高处的一所房子,屋里也进水了。
" 搬的时候手都在抖,就怕水涨得太快。" 王先生说,直到凌晨两点左右,全家人才暂时歇下来,此时一楼的水位已经没过膝盖,原本摆放家具的地方只剩下漂浮的杂物。
离王先生家不远的一家药店,同样经历了一场与洪水的赛跑。药店老板回述说,当晚 11 点多,他被窗外的雨声惊醒,下楼查看时发现洪水已漫进店铺门槛,正朝着药架逼近。" 这些药要是被泡了,不仅损失大,村里人生病了也没处拿药。" 他立刻叫醒家人,找来纸箱、塑料布,将一楼药架上的感冒药、退烧药、慢性病药品分类打包。他们在齐脚深的洪水中忙碌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将所有药品安全转移到二楼。
" 搬完最后一箱药时,水已经快淹到药架第二层了。" 一家人望着保住的药品,长舒了一口气。这不仅减少了自家的经济损失,也为被洪水围困的村民保住了必不可少的用药。
说起这场大水,许多受灾群众不住地叹气——那个本应满是烟火气的中秋团圆夜,就这样被一场无情的大水给冲毁了。中秋节第二天,大雨还在继续下个不停,村子里的水位也开始慢慢上涨,低洼地带一层的房子被淹没,村民只能临时转移,暂时住到亲戚朋友家。
" 活了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水。" 大品村年过 7 旬的村民陆建国说,村子从未有过洪水持续 10 天不退的情况。在他的记忆里,1997 年遭遇过一场特大暴雨,大水也把家给淹了,但水位一天就退了。如今,他家一楼存放的口粮没来得及转移,被泡在水里,全坏了。
" 水位只降了 2 厘米!"
10 月 15 日,《中国慈善家》记者在靖西市实地走访发现,很多村子仍然泡在水中,且水位仍有小幅上涨,洪涝造成的断电还未恢复,一些村民自购了皮筏艇、柴油发电机等物资进行自救。
在记者驱车前往靖西市禄峒镇小瑞村的乡道及国道上,随处可见山体滑坡的泥石。这里有两个屯被淹,水位至今没有退的迹象,村委会前的篮球架成了水位的标尺。整个支架已被洪水吞没,只剩篮板露在水面上。顺着路边的电线杆望去,斑驳的水痕清晰可见,且始终停留在同一高度,无声地诉说着水位多日未降的困境。
现场应急人员告诉记者,被淹的两个屯里还有不少老人,因为行动不便,就留在了村子里房子的二楼,全靠政府组织的冲锋舟运送方便面、面包和矿泉水,来维持日常生活。
10 月 16 日,大品村篮球场安置点,一位老人吃着包子。
" 很多老人腿不好行动不便,附近没有安置点,转移到其他安置点也不方便,不如守着自家房子。" 应急人员说。
安德镇孔造村一位村民向记者介绍,村了一共 70 余户,其中至少有 50 户被淹了。" 家里损毁的家具家电等财物,损失至少 6、7 万元,这还不包括房屋的损毁情况,具体要等水位完全退了再评估。" 这位村民哽咽着说,自家几亩地的农作物全部被毁,几乎绝收。
在田东县巴立村,该村陇外屯、陇沓屯积水仍然严重,只能靠应急皮划艇进入。村民根据被淹楼层的高度推测,最深处的水位超过 15 米,浅处水位也有 4 米左右。村里的 400 亩农作物,以甘蔗为主,也有玉米," 看甘蔗能不能抗住,玉米肯定是坏地里了 "。
龙临镇大品村的困境也在持续,村内近百户村民的房屋至今仍浸泡在深达两三米的洪水中,许多房子只剩屋顶和上层窗户露出水面,部分低矮的瓦房甚至被洪水彻底吞没。
" 昨天(10 月 15 日)一天水位下降了只有 2 厘米!" 村民陆先生说,家被淹已经 10 天了,他当晚逃了出来,然后就再没有回去过。刚开始几天,他就住在村子篮球场安置点的帐篷中,后来安置点也被淹了,就只能借宿亲戚家。陆先生和其他村民一样,每天都在盯着水位,盼望水早点能退下去。
大品村的多位村民向记者证实,10 月 13 日左右,有一位司机被困在 359 国道的积水中,不幸遇难。
16 日中午,村民自发挖开了一条 1 米宽的沟壑,村里的积水才开始往外排。看着哗哗往外流的洪水,陆先生眉头紧锁,自言自语道:" 这啥时候才能排完啊。"
百色市应急部门向《中国慈善家》透露,他们正在努力解决内涝问题。对右江区等因水库泄洪引发内涝的区域,进一步优化洪水调度方案,降雨停歇后及时减少泄洪量,加速内涝消退。针对田阳区坡洪镇、田州镇,那坡县沿河区域等河水上涨型内涝,推进防洪堤加高加固、防洪道及排涝隧洞建设。对平果市果化镇等地下溶洞反冒区域,开展溶洞疏通或新建排涝洞,加速积水下渗或外排。
10 月 15 日,龙临中学初三学生农晓婷坐在自己屋子里对着泡发的课本发呆。她所在的学校一楼完全被淹,操场上的积水深达超过两米。" 老师说要等水位退去才可能复课,但现在水还在慢慢往上涨。"
《中国慈善家》记者在当地走访了解到,多所学校在这次洪涝灾害中未能幸免。隔着 200 米的水面,记者看到新甲乡大甲中心小学的教学楼一片狼藉,一楼教室的窗户里涌出浑浊的泥水,课桌椅的一角在水中若隐若现。
" 目前(10 月 15 日)没有接到学校开学的通知。" 多名大甲中心小学的学生告诉记者,有老师说要转移到地势较高的旧校区上课。不过也有家长担心旧校区的校舍安全及后勤保障问题。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龙临镇大品小学,这个学校目前也处于一片汪洋当中。
10 月 15 日,大甲中心小学教学楼浸泡在洪水中。
17 日,记者从百色市教育局了解到,大甲中心幼儿园和大甲中心小学的学生已经安全转移,两所学校目前已经顺利复课。但靖西市仍有 4 所学校学生因校园被淹无法复课。针对这些学生,教育局将采取转移分流方式,让他们到附近学校上课。
电力恢复也是复课和村民生活回归正常的一个条件,截至 10 月 16 日,洪涝灾害造成电力损毁仍未恢复。
16 日,数十名电力和通讯应急人员正在小瑞村村口作业。" 现在最大的难题是安全距离不够。有些受灾区域没有恢复供电,并不是因为电力设施损毁,而是考虑到洪水的隐患,水面与电力设施的安全距离不够,只有断电才能确保安全。" 一名电力抢修人员告诉记者。他指着水下的电线解释说,目前裸露的电线离水面太近,而村民们时常乘皮艇回家取物资,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电," 必须先把电线杆加高,确保安全距离后才能恢复供电 "。
就在抢修工作紧张推进时,天上又空降大雨,雨势不断变大。" 快把设备先盖好!" 现场负责人一声吆喝,抢修人员们立刻停下手中的活,纷纷用防雨布包裹工具和线路,抢修工作不得不暂时中断。
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靖西市的村庄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内涝,不过,像今年这般凶猛的洪水,即使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也向记者直言 " 从未见过 "。
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消息,9 月下旬至 10 月初,百色市接连遭遇 " 桦加沙 "" 博罗依 "" 麦德姆 " 三轮台风袭击,短时间内形成高强度、持续性降水。这种 " 车轮战 " 式的台风影响,使得区域内雨水补给远超自然排泄能力。仅 9 月 30 日,百色水利枢纽入库流量就从 1200 立方米每秒飙升至 8600 立方米每秒,创下工程投运以来的极值。当日 14 时,百色水利枢纽正式开闸泄洪。
靖西市所处的桂西南喀斯特地貌,该地貌的岩石缝隙多、土层浅薄,雨水难以向下渗透补充地下水,反而容易引发地下河水涌出,与地表洪水形成 " 上下夹击 " 的态势。加之该地区以峰丛洼地为典型特征,周边群山环绕、山势陡峭,而村庄多位于低洼盆地中,形成了 " 易汇水、难排水 " 的天然格局。
大品村村民挖开一个 1 米宽的豁口,试图疏解浸泡村庄的大水。
" 近期台风影响下的降水强度远超农村基础设施的承载上限,导致雨水无法及时通过现有排水系统排出,只能在低洼区域持续蓄积,短时间内造成水位暴涨。" 禄峒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慈善家》,以该镇凌准村念者屯为例,全屯多户的房屋被淹,正是因为村庄位于地势低洼处,洪水汇入后无法向周边扩散。
灾情发生以后,百色市红十字会、百色市慈善总会第一时间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向公众公布了捐款捐物渠道。9 月 28 日至 10 月 14 日,百色市红十字会共接收社会捐赠资金 134 万余元,百色市慈善总会方面共接收捐赠资金 325 万余元。
10 月 11 日下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紧急向广西调拨的 1000 套赈济家庭包从南宁启运,发往百色市右江区、田阳区、德保县、靖西市、那坡县等 5 个受灾较重的县区。赈济家庭包内的物资有毛毯、防潮垫、衣物、雨伞、餐具、洗漱用品等日常生活用品,可保障一个家庭在受灾后紧急阶段的临时生活所需。
壹基金携手广西慈善联合总会在广西百色市、崇左市多个受灾区县开展行动,提供粮油包、救灾温暖箱、温暖包、饮用水、橡皮艇、救生衣、救生圈、弥雾机、喷雾器、消毒液、油锯等援助物资超过 10 万件。
由于道路被淹,物资进村需多次转运,社会捐赠的米、油等物资主要依赖少数村民用皮艇运送入户。
10 月 16 日,应急救援人员在小瑞村抢修电力和通讯设施。
现场救援人员告诉《中国慈善家》,目前被淹村落面临几大难题,一是道路损毁严重,村民进出极为不便,只能依靠自制的竹筏作为临时交通工具,而村里道路修复工作短期内难以完成。二是部分宅基地紧邻山体而建,房屋与山坡之间缺乏足够的安全距离,导致山体滑坡冲入房内,房屋已无法居住,后续究竟是实施整体搬迁还是进行维护仍是一个待解的难题。三是经济作物因灾绝收,导致村民收入大幅减少,对当地民生造成持续影响。
" 从这次百色洪涝灾害救援情况来看,社会的关注度是不够的。" 一位不具名公益人士告诉记者,百色受灾区域的地形与灾害形态,给公益机构的实地介入带来了远超平原地区的难度,偏远灾区灾民的需求传递存在明显滞后。
灾民重返家园、回归正常生活还需要一段时间。从目前来看,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受灾群众的衣服和棉被等生活必需品需要得到保障。此外,很多村民的农作物都因为洪水浸泡损毁,他们的生计也需要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