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直到开考的那一刻才停止背诵,直至考试结束才放下笔。在最后的七天里,我专心致志地反复研读考点汇总,并且完成了肖秀荣的四套预测题(没错,我没有做以往的真题,原因在于我认为那些内容可能不再会考,而且即使看着答案,我也并未亲自去做这些题目)。尽管这个成绩在考研标准下不算顶尖,但确保通过分数线绰绰有余。政治科目涉及许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如党史、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矛盾分析方法和长征精神等。只有不断重复背诵和阅读,才能深刻记忆。因此,在备考的最后一周,务必让口齿和大脑保持活跃状态。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个人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可以,第一遍你可以看看课本,熟悉熟悉基础知识,注意一边看书,一边把只是串联起来,我身边的大多数人都在看张宇的视频,据说很有趣,有很多基础的知识讲的也是通俗易懂,如果课本看不下去可以试一试;这是第一遍,第一遍过课本,一定要做一点基础的一点的题目,至于第二遍,我就开始做数学全书,如果你看到数学全书的那些题目,你大部分都不会,不用着急,因为大家都不会,最重要的是做题思路,这个时候就要及时标记自己不懂得地方,数学全书第一遍下来时间会比较久,这个时期我比较建议做一些买全书时送的那个分阶检测,就是看了一节的全书,做一下对应的分解测试的题目,感觉这么配合下来效果比较好,但是分阶测试题目上题目比较多,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确定可以做多少,第二遍做全书的时候如果有很多不懂得地方,看看视频或者教材,弄懂了就好。接下来第一遍全书结束后,开始第二遍,你会发现第二遍全书会用的时间比第一遍少了一些,然后把分阶检测剩下的题目做一下。第二遍结束之后,你基本的知识点和基本的做题思路都有了,这时候就要采用题海战术了,比如660题啊,也可以做张宇的1000题,都可以,总之这个时候就是要多做题,反复做,锻炼你看到题目就有好多套路。一般在十月底或者十月初就开始做真题,张宇一般推荐30年真题,但是我觉得你可以只做近20年的就可以,但是做真题就要给自己在考试的感觉,第一遍按照考试的时间模拟一下,如果时间过了也不要紧,重要的是就是把所有的题目,所有的知识点,做题方法都弄懂了,这是第一遍真题的目的,第二遍真题目的,就是拿到150分,而且不要超过两个小时。在真题做完了之后,可以找一些押题卷,李永乐6+2,张宇最后4套,合肥工大都可以,不要都做,做几套就行,不会也没事,因为都比较难。最后考试一周前,做一下李永乐6+2里面的由历年真题混编的两套卷,严格按照考试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急不来,这点应该毫无疑问。在3、4月份,我主要用了朱伟的《恋练有词》,先打好单词的基础,毕竟单词是一切的前提。当时我每天用半天的时间学习英语,再背对应的单元单词,三天一次总结复习。同时我还用了一款app叫墨墨单词,他的好处是可以把《恋词》整本书导入进去,这样很多零散的时间我就可以用手机复习单词,比如上厕所的时候,坐车的时候,或者刚吃完饭的半个小时。背单词最重要的是要快速、反复,如果学习了《普通心理学》这本书,你就会知道强化记忆的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要不断的使大脑受到学习内容的刺激,并且第二天一定要进行复习。我是自己在家学习,但如果同学们有小伙伴可以互相督考,效果会更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作为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其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基本定律和原理。你需对热力学三大定律有深入的理解,这是解决所有热力学问题的基础。尤其是第二定律的熵增原理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判断反应自发性的规则,要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动力学部分,理解速率方程、Arrhenius方程以及不同类型的反应机理至关重要。掌握浓度、温度、压力等因素如何影响反应速率也是必不可少的。对过渡态理论和碰撞理论,需理解它们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式。
量子力学是物理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波函数解析,如薛定谔方程的应用,氢原子轨道的形状和性质,以及分子轨道理论等。这部分需一定的数学基础,但理解概念比公式记忆更重要。
统计热力学虽然抽象,但却是理解大量粒子系统行为的关键。理解配分函数、微观状态数、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等概念,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是这一部分的重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大于记忆”是最有效的原则。物理化学的概念往往需凭深入理解真正掌握。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现象相结合,用实例来解释理论,这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并知识点。做题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不仅要多做题,更要善于总结,找出各类题型的解题规律。
在复习阶段,我会建议大家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还能在遇到复杂问题时迅速定位相关知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