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学习初期,主要的关注点应放在选择题的强化上。因为分析题的差异相对较小,所以在早期要大量阅读书籍并做题,不断巩固分散的知识点,以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我遵循的是主流的肖秀荣老师的指导,后期通过背诵8套卷和4套卷来增强分析题能力。在2017年,肖老师的4套卷几乎完全覆盖了考试内容,显示出其高参考价值。然而,2016年的情况则不同,可能只有一个问题相符,可能是因为命题组采取了防预测策略,增加了不确定性。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的政治试题越来越少单纯依赖记忆力,更多是以时事为基础的分析题,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死记硬背就能应对,需提前规划。
9月至10月是打基础的关键期,这个阶段主要是熟悉考研政治的整体框架,了解具体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比如,明确考研政治考察什么?它涵盖哪些部分?每个部分如何考核?怎样复习最有效?哪些是关键和困难的部分?需要多少时间去掌握?制定合适的策略和方向至关重要。推荐参考资料包括《考研大纲》和《肖秀荣.1000题》。
刚开始接触《考研大纲》可能会感到困惑,但要坚持读完。做选择题时不直接在书上标记,可先写在空白纸上,最后再整理到书上,肖老师建议重复三次。至于时间安排,因为我一直不太重视政治,所以我不会投入过多或黄金时段,通常会在午餐后,在宿舍阳台上边看大纲边做标注,大约一小时后会有些疲倦,正好用于午睡。晚上睡前,我会躺在床上做1000题,完成后就准备休息。这样每天大概花费两小时在政治学习上。
考研数学方面:
初次翻阅整本书时,可能会感到挑战重重,遇到许多不懂的题目,这是很常见的经历,不必沮丧,保持冷静,耐心地逐步推进。等到你第二次阅读时,你会发现大多数问题都已经迎刃而解。如果可能,利用暑假期间力争完成《复习全书》的两轮阅读,即使时间紧张,至少也要确保完成高等数学部分的两次复习。从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每天安排一套张宇的历年真题,02年以前的试题较为简单,你可以选择一天做两年的量;而对于02年及以后的,保持每天一套的节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务必确保每天早上用三个小时的时间完成练习。提前网购一些空白纸张,在纸上列出解题步骤,养成整洁打草稿的习惯,这对考试现场大有裨益。同时,每天都坚持温习你的笔记。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一直就不错,所以备考期间没怎么复习,就每天用扇贝背一两百个单词,做两篇阅读。没有担心自己的复习,只要保证每天接触英语就好。关于阅读,买的历年真题,也没研究哪份的好,就随便买了几份真题,做了两三遍。其次做了张剑老师的阅读题,黄本的那个,还做了星火的150篇阅读理解,感觉一般。在近考试时,买的《大纲配套阅读理解30天30篇》,每天1-2篇。但是作文,我希望大家不要学我,我真的是到后期才发现每天背作文的重要性。背作文真的最后几天背没什么用,还是写不出来。所以一定要从一开始就每天保持看作文,我看的就是王江涛作文,背到一定数目之后就可以自己开始写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涵盖了化学原理和环境保护两个领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分子结构、反应机理以及酸碱平衡等基础化学知识,这些都是环境化学的基础。特别是氧化还原反应和沉淀反应,它们在环境污染过程和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环境化学的重点在于污染物的行为和转化。如大气污染中的颗粒物形成机制,水体中的重金属迁移转化,土壤中的有机物降解等。这部分需你对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应用到实际环境中去解析问题。熟悉各类环境监测技术和分析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色谱法、光谱法等。
再者,环境毒理学的知识也非常重要。理解污染物对人体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毒性机制、剂量-效应关系等,这将帮助你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环境问题。环境法规和政策的相关内容也会出现在考试中,虽然不是主要部分,但了解一些基本的环保法规帮助你理解理论的实际应用。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的方式。对复杂的化学反应,凭绘制反应路径图来帮助理解;对重要的定义和定律,制作思维导图或者记忆卡片进行反复记忆。多做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既检验学习效果,也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尝试参与一些实验或者项目,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你会发现理解和记忆都会更加深刻。团队学习也很有效,讨论和交流能够帮助你发现自有的盲点,也能激发新的思考。
保持好的心态是关键。学习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不要因一时的困难气馁。自己,坚持下去,你会看到进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