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岸办艺术教育展:多元而直面社会议题

上海西岸办艺术教育展:多元而直面社会议题

2025-11-01 动态更新

澎湃新闻获悉,汇集近30家海内外高校与机构的第六届FutureLab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FutureLab”)10月31日晚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A馆举办。除院校展览、青年艺术家作品展、公共论坛与工作坊等悉数回归外,今年现场还特别推出多位艺术家个人项目,不同教育背景与创作实践的汇聚,呈现出艺术教育不同的面向和可能性。

“第六届FutureLab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现场

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A馆外,一棵多彩鲜活的粉色树木颇为引人瞩目,这是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学院“种下”的“疗愈树”。对应到场内的展览“云朵的秘密——疗愈树”,这是一个走出学院教育,对于普通人心理状况进行观测和关怀的作品。

西岸艺术中心A馆入口的“疗愈树”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与情绪疏导的关注不断提升,“疗愈艺术”逐渐从艺术教育的边缘走向社会公共讨论的中心,艺术如何以柔性的方式进入社会生活,以共情与关怀的形式介入个体的心理世界,成为探索的话题。

这件作品像是一个引子,提示着当下的美术学院教育,并为多元艺术人才培养与社会美育实践拓宽视野,也更多直面社会需求和关切。

院校展览,面对更多社会议题

作为FutureLab的核心板块之一,2025年院校展览板块继续呈现来自高校的师生新锐作品,这些作品大部分不是非架上绘画,而是涵盖互动媒体、人工智能、跨媒体、媒介展演、建筑与环境等诸多专业方向的团队合作作品。

在展场中,一个个木盒子构建而成的《高密东北乡》颇为引人瞩目,这是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牟森与媒介展演系33位师生历时140天共同完成的21米微缩场景模型。讲述了作为江苏大剧院原创话剧《红高粱家族》项目的组成部分,在“演出之外,展览何为?”的议题,在此,自然博物馆标本展柜作为展示形态。二十个“景箱”生动展现文学作品中的标本式图景,为文学经典的视觉转译探索全新的路径。

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师生作品《高密东北乡》

主打“艺术、科技、商业”融合的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呈现“智能造物研究所“的课程成果。参展作品以微观世界、植物智能、动物观察等跨尺度视角关注生物动态规律。

上海的艺术院校带来的作品在跨学科之外,更关注中国文化的底色。在建校20周年之际,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联合美术与文物保护学院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推出展览“节日代码”,从物候、身体感知、仪式欢庆等角度呈现学院融合教学中的探索。古人依循物候,以身体感知时间,用仪式标记停顿与欢庆,形成深植记忆的文化基因。来自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创新联合课程组”的作品则以数字语言重构节日文化符号。上海戏剧学院带来的机器人戏曲实验剧场《霸王别机》,以颠覆性的数字艺术语言,解构了楚汉争霸的悲壮终章。

展会现场,上海戏剧学院的《霸王别机》

不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将艺术设计教育融入国际化探索。参展的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温州肯恩迈克尔格雷夫斯建筑与设计学院等探索教育与产业融合、学术与实践并进的创新模式。

展会现场

温州肯恩迈克尔格雷夫斯建筑与设计学院将在现场呈现展览“再/现”汇聚温州肯恩大学与美国肯恩大学迈克尔格雷夫斯学院师生的创作。作品以跨文化与跨地域的“废弃物”作为议题,将废弃材料作为灵感来源和新形式的基础,以既有之物创造新生。“‘再/现’的策展之始,我们注意到了学院工坊的很多废料,这形成了本次展览的起点:做到‘零垃圾’和‘再循环’我们决定仅用废弃材料来策划、搭建、制作这个展览,以身体力行践行‘可持续设计’。”该展的策展人之一刘唱对澎湃新闻说。

展会现场,温州肯恩迈克尔格雷夫斯建筑与设计学院的作品

在展会现场,澎湃新闻记者关注到,除了作品呈现本身外,这一代的学生更注重表达自己。往往在某件作品前驻足拍照,大多会有学生主动上前,讲述其创作意图,而相比个人创作,跨学科的协作作品,大多更关注社会议题。

“第六届FutureLab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现场

在数字创作之外,关注水墨的延伸

此届FutureLab开幕重头戏之一是2025“大华银行年度水墨艺术大奖”的揭晓。来自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吴晨凯凭借作品《桃花源记》获校园组“最具潜力艺术人才”;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张龙以《云逸九歌》获得校园组金奖;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研究生刘钰以《南山印迹》摘得校园组银奖。新锐艺术家组中,青年艺术家文晢凭借绢本设色作品《神的游戏》荣膺“大华银行年度新锐艺术家”。

“第六届FutureLab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中“大华银行年度水墨艺术大奖”展览空间

香格纳画廊劳伦斯·何浦林正在与年轻创作者交流。

吴晨凯的《桃花源记》是一组由十二联电子屏组成的定格动画影像装置。作品通过对传统文化母题的陌生化处理与时间叙事的展开,桃花源中的故事,在技术与观念交织下化作黑白跳跃的艺术语言。

“大华银行年度最具潜力艺术人才” 获得者吴晨凯的作品《桃花源记》

张龙的《云逸九歌》和银奖获得者刘钰的《南山印迹》,皆为注重技法的工笔水墨作品,前者从古典文本出发,后者以个人化的自然经验为切入点。

展览现场

文晢凭借绢本设色作品《神的游戏》荣膺“年度新锐艺术家”,其作品的材质和制作方法虽然传统的,但在画面呈现和文化话语中,将科技、游戏与绘画融合,提供了传统艺术媒介的一种新范式。

然而当下中国画教育需要反思的是,多年来,无论是大型美术展览,还是学生创作,中国画往往工笔作品居多。

展会现场,艺术家胡项城个人项目

除了院校展览和学生作品外,FutureLab新推出的艺术家特别项目汇聚胡项城、余晓YU Xiao、刘毅及艺术团体三角洲Deltainst的创作。

据悉,FutureLab免费向公众开放,将持续至11月2日。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上海西岸办艺术教育展:多元而直面社会议题》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