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也是走了很多弯路,个人觉得马原可以跟一个辅导班帮助理解概念,推荐的方法是9月份开始看风中劲草(9月大纲应该没出,可以看去年的风中劲草),然后刷肖秀荣1000题,精讲精练作为字典就好,风中劲草上面没有但是1000题里面出了翻字典补充就行,千万别把精讲精练从头到尾看一遍。大纲出来后徐涛会出一本黄色封面的书(强推),很小不厚,可以很快翻完一遍,我后面主要看它,缺点是知识点不是很全,把缺少的知识点补充到小黄书上面。11月12月就是做各种模拟卷的选择题,背肖4肖8。模拟卷我做过徐涛8套卷(推荐),阮4套卷(推荐),任汝芬4套卷(差评),肖8(强推),肖4(强推,大题必须全部背熟,押题超准,选择题出得很简单,可以不做)。徐涛有一本必背20题,买来发现20个大题考点不是20道题,背的内容有点多,大题推荐以背肖4肖8为主,徐涛20题作为补充。
考研数学方面:
第一轮复习高数部分粉皮的李正元版《复习全书》(很经典稍难冲高分强推)+张宇的视频,线代部分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李永乐的视频,这两个都是一边看视频一边看讲义,概率部分看的大红皮李王版《复习全书》,讲义的习题能自己写的决不偷瞄答案,看了答案也要跟着思路自己算一遍,不能偷懒,我一般还会在旁边批注解题思路和要点。有条件的话全书要看两遍。我投入在数学的时间不是很多,平均每天5个小时左右。一轮下来前面的部分就会遗忘很多,第二轮主要就是通过习题来恢复记忆整合提升,我用的是660题,做题之前一般会写一下整章的知识点总结,对加深基础概念的理解很有帮助。后期一个月就是每天上午一套数学题,可以真题和模拟交叉着做适应不同风格。真题做熟可以完美驾驭高频考点,但是还是有很多边角知识点照顾不到,这个时候模拟题的预测作用就凸显出来,我从张宇八套卷和合工大的预测卷中抽了10套做,那道差分方程的题预测题就做过好几道所以答的很顺利。级数的部分一直有很大漏洞抱着侥幸心理就没有补,结果考试的时候那道级数的大题是全靠想象力胡编很难过。后期真题的分数稳定在135+,模拟题120+。遇到遗忘的知识点一定要抽时间做专题复习,做模拟卷受挫是很正常的,我通常做三四天综合会花一天时间填补盲点。如果有再多一点的时间的话我会再多做一些模拟题,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熟练度还是不足,所以考研复习实在是宜早不宜迟。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英语词汇时,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单词书籍虽样式各异,实质内容却相差无几,毕竟研究生考试要求的词汇量是统一的。我当初选购的是《考研英语词汇》的正序版,后来又与同学互换使用了乱序版,分别进行了背诵。词汇好比英语的基础框架,缺乏足够的词汇积累,阅读理解将难以开展。这个过程确实单调乏味,需要自我毅力来支撑。实际上,你可以提前开始,比如在大三下学期就着手记忆单词。当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词汇后,可以尝试去做一些英语真题,从而初步了解其出题风格。坦白说,我对英语的复习投入是最少的,每天只坚持做两篇阅读并记忆一些单词。虽然我的英语水平并非顶尖,但成绩却让我深刻体验到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的道理。准备得越充分,得分的可能性越大。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这包括了解各种官能团的性质,它们如何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如何影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比如,醇、酮、醛、酸、酯等各类化合物的特性及其转化关系,需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化学是有机化学中的难点,理解分子的空间排列和构象对反应性的影响是必不可少的。
掌握反应机理是提升有机化学水平的关键。不仅要各种反应类型,更要理解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反应,这个过程是如何进行的。例如,SN1、SN2、E1、E2等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理解其步骤和中间体的状态有助于加深记忆,并能在遇到新问题时迅速找到解决思路。
再者,实验技能也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操作如蒸馏、萃取、重结晶等基本技巧要熟练掌握,理解实验原理和安全规范。凭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构建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将复杂的反应网络以图形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梳理知识点,形成整体概念。做题是检验理解程度的最佳方式,尤其是历年真题,它们能反映出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
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也很有帮助。每个人的思考角度不同,凭交流,从他人的视角理解问题,深化自有的认识。
保持对化学的热情和好奇心。有机化学是一门富有创造性和探索性的学科,只有真正热爱,在其中找到乐趣,从更高效地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