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学习可以不用太早,因为容易忘,一般是大纲出来以后开始复习。在暑假如果学英语学累了,也可以看看政治书,到了大纲出来以后,你就要开始了解知识体系了。政治不能掉以轻心,我听很多人说他们裸考都能考五十多,我觉得如果完全什么都没学的话是不可能取得较为满意的分数的,特别是你的报考院校是较好的大学的时候,你不能有任何一门课拖后腿,政治过线很简单,可是要让它拉分就有难度了。政治最为重要的是选择题,因为大家大题分数都拉不太开,都背了肖四肖八,但是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特别拉分。
考研数学方面:
从课本开始,因为准备得早时间比较充足所以把课后题都做了做,大概四月看完课本开始看复习全书,第一遍的时候全书上题十有八九不会,耐着性子把解析从头到尾看懂为止,这一遍特别费时,大概到六月份才把全书高数部分看完。然后马上开始第二遍,因为第一遍巩固的不错,所以第二遍就轻松很多。九月从最早的真题开始做,一天一套,不熟练的知识点需要针对性地练习,不能留死角。早期的真题大致会做就可以,不用太计较,毕竟时间久了,变化还是挺大的。因为复习的时间比较充足,最新的几年真题想留到考前训练用,所以突然就闲下来了,但数学又不能停,听说张宇的《高数18讲》不错,就找了一本开始看,有好的内容就做笔记,有好的题目摘到错题本上。在看完《18讲》之后觉得时间还是很充足,就做了《660题》的选择题部分,做起来很难,很多题还是会卡壳,但收获也是很大的。这时候差不多到了11月,这时候数学的时间就需要减少了,于是开始每天一套做李永乐的十年真题(留了最近三年的在考前做),这本书的编排我觉得很好,前面是成套的题,后面是把历年真题按章节知识点编到一块,可以按章节练习,还会出一些数一、数二的真题,适合查漏补缺。经过前面这么多轮的复习,这时候做真题会很轻松,基本上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就能做完,成绩稳定在140左右。做完套题再按章节继续做,做错的题做好记录。到了十二月开始做模拟卷,比较常见的就是张宇《八套卷》、李永乐《6+2》、合工大超越,模拟卷会比往年真题难很多,但也是必要的,尤其是这两年的难度明显在提高,需要做一些难题。考前几天把之前留的几年真题做了感受感受最近几年的出题风格以及保持做题的感觉,翻翻笔记、全书看有没有生疏的知识点,再看看错题本,然后就可以放心地上考场了。考研数学还是挺重基础的,只要复习地扎实了就不怕,近几年真题的计算量不小,需要格外注意,如果因为粗心失分就很可惜了。
考研英语方面:
我暑假之后才开始做阅读,97-04年的阅读做了一遍,05-17年的阅读做了3遍。阅读第一遍时我基本上是一天一篇,第一遍定时做出来,后面是精读,主要是翻译句子和分析句子结构,最后再仔细分析选项。做第二遍和第三遍时速度会快很多。翻译的话,我做翻译时一般也是做三遍。第一遍,先不着急做,先要把题看一遍,知道大体意思。第二遍,开始按正常顺序做题,不会的先把空留出来。第三遍就是结合上下文开始分析单词,这句话的意思了,将自己理解的意思代入特定语境中,看是否通顺。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物理学、化学、工程等多个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你需对固体物理有深入的理解,比如晶体结构、能带理论等,这些都是材料性质的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如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反应,也是理解材料改性的重要依据。
在复习过程中,我会建议你先系统地梳理一遍教材,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例如材料的合成方法、性能测试技术、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其宏观性能的关系等,需做详细的笔记并进行反复记忆。材料科学中的案例分析和实验数据解读也非常重要,这部分凭阅读文献和研究报告来提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多做模拟题和历年真题,这不仅能够帮助你熟悉考试形式,也能凭解题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要害怕,向老师或同学教,或者查阅相关资料,这样既能解决问题,又能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再者,关注科研前沿也是必要的。苏州大学的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有优秀的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成果,你定期阅读他们的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这对理解和应用材料学知识大有裨益。
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备考期间可能会压力山大,但,坚持就是胜利。合理规划时间,保证足够的休息,保持积极的心态,这些都对学习效率和考试表现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