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复习最晚9月份,最早7月中。这门课最大的优点就是超级高的性价比,比如我用3个月考了71,英语学了10个月考了67。这门课的方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要强调的是,政治越往后学越简单,第一本书最难,哲学也是难中之难,哲学重在理解。然后后面的毛中特简单了一些,后面的史纲也更加简单了,思修2天就完事了。所以大家不要怕,别以为哲学难,后面更难了,这科可不像数学那样的循序渐进。下面我说我的方法吧。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是每天2个小时英语,3个个小时专业课,其他时间基本每天只学习数学,教材看完后其实并不太明白,然后从知识到题目再反复看,尤其是以前忽略的书上的定义定理这些东西,后面做题才知道它们的重要性。然后开始认真地做(不是看,这是最重要的)高数18讲,并把一些觉得很难懂的部分做上标记。10月初把复习全书做了一遍,这个时候很多同学似乎已经开始刷真题了,这个时候心里也急,但是我觉得我第一遍做全书的效率很高,有些人虽然把全书刷了三四遍,但是效果仍然不好,就是因为他们是在看而不是在做。我有很多总结的规律方法,还是比较实用的,有一些不懂的地方直接问老师就ok了,但一定注意要做上标记,然后我开始做1000题,通过做题检测一下自己模糊的内容和概念,及时返回全书或者课本查看相关概念,1000题太多了我没有全部做完,但是在做1000题的同时时常返回全书的同时我已经是在二次复习全书了,然后我开始看第一次复习全书时重点标记的题,两遍的复习下来,数学的整体框架基本都有了,
考研英语方面:
我反复研习了考研真题两次以上,初次接触时,无论是阅读还是完形填空,我都逐句翻译,遇到不懂的词汇便查阅词典,并将其整理到两个笔记本中。次日,我会抽出时间回顾前一天记录的笔记。对于真题中每一个生僻或关键的单词,我都力求熟记在心,以便日后能一眼认出。当真题无法满足日常练习需求时,我购买了若干模拟试题,尽管它们的命题风格与考研有所不同,导致我在完形填空中经常错7到8个,阅读理解也错4个以上,但不必过于介怀。我确保每天至少有一小时投入英语学习,通常是在感到政治或专业课程疲惫时,通过做英语题目来调节状态,毕竟阅读英文篇章相比钻研专业内容更能舒缓大脑。做练习时,我会计时,完形填空大约控制在12至15分钟,每篇阅读理解平均10分钟,完成后再立即校正答案,这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个涵盖了材料的性质、结构、制备和应用等广泛领域的学科。在复习过程中,你需对晶体结构、相图、扩散、固态相变以及金属、陶瓷、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的基本特性有深入的理解。特别地,理解并掌握晶格理论、晶体缺陷和固体溶液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因这些知识点经常会在考试中出现。
对相图的学习,不仅需各种典型相图,更要理解它们背后的物理意义和工艺条件对相图的影响。例如,二元相图中的共晶、包晶、匀晶反应,以及三元相图的杠杆定律等,都是常考点。材料的热处理过程和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部分。
在扩散部分,理解扩散机制,如空位扩散、间隙扩散等,并能计算扩散系数和扩散时间,是考试的重点。固态相变,如马氏体转变、贝氏体转变等,需理解其微观机理,并能解释相关实验现象。
至于具体的高分子和复合材料部分,要熟悉它们的合成方法、结构特征及性能特点。特别是聚合物的链结构、取向、结晶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等,这些都是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尝试凭做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多看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这对理解和记忆都非常有帮助。
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交流,甚至寻找导师指导,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和技术。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练习必不可少,它们能你熟悉考试题型,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