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环境地理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购买了政治学习资料,包括肖秀荣的书籍和风中劲草的大纲解析,但发现内容繁杂,难以记忆。于是,我决定一字一句地梳理出个人化的笔记,足足填写了七十多张满载文字的A4纸,采用提纲的形式,整合了这两本教材的精华。这样的笔记便于理解和记忆,大大减轻了背诵的难度。不过,这个过程极其耗时且琐碎,我花了大约两周的时间,每天投入14小时来整理。之后,在12月份,我专心背诵肖秀荣的资料,复习效果相当理想。
考研数学方面:
起初,我的考研复习侧重于教材,但进度缓慢,一接触到历年试题就感到非常沮丧。之后,我转向了复习全书,选择了北京大学出版的那本粉红色的版本,内容丰富且讲解详细。对于高数和概率论,我依赖这本书,而对于线性代数,我还额外配合了李永乐的资料。推荐大家在期末考试前启动全书的学习,并在暑假期间持续跟进。设定一个时间目标,希望你们能在强化阶段开始前完成全书的第一轮复习,这样才能确保强化阶段的效果,否则基础知识不牢固只会白白浪费时间。数学学习中有三个关键要素:理解定义、拓宽思路和扎实计算,这三点缺一不可,因为它们是高效解题的基础。值得庆幸的是,我在这些方面有一定优势。除了教科书,我还有一本专属的错题集,整理了相关的知识点、易错点以及我对某些概念的日常领悟。如果你们有空余时间,也建议这样做,这对提高最后的成绩大有裨益。
考研英语方面:
作文是大家很容易忽略的一部分,我主要说一下这个的复习:这个分三步吧。第一步背诵范文,这让我饱受折磨但不可或缺。因为你脑子里一点东西都没有,无从下笔。不多不少,二十篇够用。基本类型都可以概括。第二部就是总结类型和框架。我没有特别刻意地总结,因为在背诵时大脑已经累计了相应的框架。我不提倡背模板,一方面容易记混、遗忘,另一方面套写生硬,容易引起判卷人反感。第三步就是写。这个一定要做,太重要,重要得我都不想说了。总之,如果你平时就只是看着题目想想,那么到了考场上你也就是想想了,笔不成句,还错字连篇。这样,也就宣告你完了。因为作文首先是印象分,卷面干净,笔迹工整,整体得分拿下。然后,不要跑题,这直接关系到划分为几等卷。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练习,因为现在很多是图画作文。有些同学的看图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举个例子,有一年的考题是两个残疾人互帮互助,后面是拐杖,主题是团结。有的同学却看成了残疾青蛙在逃跑,后面是枪,主题是保护野生动物。考官看至此,也是醉了。大家可以找来看下,真的是考研真题,你看了也会哭笑不得。最后就是文中多用长难句和高级词汇。举个例子“重要”这个单词,important就不如essential。而这两者的运用取决于平时的积累,所以我个人觉得,英语作文就是一面照妖镜,你是否修炼得道,一照便知。再提一下小作文,各个类型的格式都要烂熟于心,不要存侥幸心理,胡乱押题。比如有一年突然考了“告示”。好多同学就是因为不知道格式,白白丢了2分。至于内容,稍加练习,即可掌握。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理综合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自然地理部分,你需对地球系统的基本知识有深入理解,如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特别是气候变化和地表过程,这是环境地理学的基础。人文地理则需理解人口、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工具,掌握其基本理论和操作技巧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非常有用。比如,我先从宏观角度理解各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逐步细化到具体知识点。要重视地图和图表的理解,因地理学就是“看图说话”的科学,凭图像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复杂的地理现象。
对复习,我认为做真题和模拟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不仅帮助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还能检验知识掌握程度。每次做完一套题目,都要进行深度反思,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加强。我还建议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
在学习自然地理时,多做一些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例如,研究某个地区的气候变迁,或探讨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文地理部分,凭阅读相关论文或报告,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动态,增强问题解决能力。
至于GIS,一定要动手实践。西北师范大学提供了丰富的GIS软件资源,你尝试用它们处理数据、制作地图,提升实际操作技能。有机会,参与一些项目或者实习,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会收获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