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土木水利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因为我是工科的学生,对政治这门课不感冒,政治课也基本逃光,不过我比较关注时事,没事的时候喜欢看看报纸,看看新闻。我选择的参考书就是大纲解析,还有强化辅导班的复习资料。我觉得应该把大量的时间放到自己拿手的科目上让他给自己增分,在自己薄弱的不感冒的科目上用适量的时间不拖自己后腿就行了。 虽然大纲解释全是字,没有什么重点,但对于我来说也是它的优点之一。我喜欢在复习的时候自己钩钩画画,把我自己理解记录在书上,这样我才会更了解各章节的结构,更利于建立知识体系,带着自己的思想去复习,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再配上强化班阶段的老师总结的重要考点,让自己既能平均用力,又能有的放矢。用书包括:红宝书、精讲精练、1000题、肖四肖八、时政小册子。1000题至少刷两遍,我刷了三遍还是四遍,每一遍都是在纸上写的,这样下一次写的时候不会受之前的影响。第一遍写完之后会在精讲精练上把出现过的内容画出来,对我来说,这就是第一遍看书的重点,然后第二遍写的时候会把错题圈出来,第三遍就只用刷错题,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第一年我花了很多时间,由于市面上396的辅导教材太少质量也参差不齐。我把两本高数+清华出版社线代+概率论课本过了一遍,课后习题挑着做了一下,主要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核心笔记,然后李永乐数学全书我也大体看了一遍,线性代数我单独买了李永乐的那本辅导讲义(因为本科学的太差了),最后详细做了笔记包括知识点、错题什么的。可以说我准备的很充分(难度超过了考试要求),第一年做下来觉得很简单,大概花了半个小时就能做完。数学需要花很多时间,配合教材,做好笔记,总结了各种题型以及考点,题典1800分为基础篇和提高篇,有很多经典的题,难度适中,与考研数学难度相差不大。数学最好是在九月份开学之前把所有的基础知识过两遍,习题也要全部做完一遍,熟练掌握所有知识点。九月份开始做历年真题,在这之前千万不要做真题!真题要按照考试的时间要求来做,做完了仔细校正,总结得失。真题要反复做,至少刷3遍。数学最忌讳只做题不思考不总结,做大量习题的目的是为了见识题型,总结经验,看到题目的条件就知道相应的知识点,题目的每一句话都会对应一个条件,怎么将题目的话转变为你做题的条件就需要大量的练习与总结。可以准备一个错题集,将你做错的题,做到比较新颖的题,比较常考的知识点都记录下来(比如麦克劳林公式,泰勒公式等)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复习开始的较早从开始复习英语之初,我每天都是五篇阅读文章的量,加上做完后对详细解析的阅读,每天英语要花上大概2个多小时的样子。由于个人英语基础较扎实,我没有花时间去背考研英语词汇,但是整个英语复习过程中,我把每篇英语阅读中不认识的词以及词汇都摘抄到笔记本上,每天早上都会花时间记这些词汇和短语,这对于文章的深入理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短语和常用表达,非常有用。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在准备这门考试时,你需理解并掌握的基本概念有: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这些基础概念的理解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
对应力和应变,你要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包括平面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分析和应变能密度等。胡克定律是材料力学的核心之一,理解和应用这一定律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关键。
在强度理论部分,要了解四种基本的强度理论:最大拉伸应力理论、最大剪切应力理论、von Mises-Hencky理论以及Tresca理论,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选应用。屈服条件和破坏准则也是重要的考点。
在刚度和稳定性方面,柱子的临界荷载、梁的临界弯矩和欧拉公式等内容需掌握。这部分需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凭做题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除了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同样重要。材料力学实验如三轴试验、简单拉伸试验等,不仅要求你理解其原理,还需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你们以教材为基础,辅以高质量的习题集进行练习。多做一些历年真题,熟悉考试的出题模式和难度。遇到难题时,不要害怕,试着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或者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
理论联系实际很重要。尝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问题中,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你阅读一些有关土木工程的文章或案例,看看材料力学是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的。
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至关重要。每天定时复习,保持对新知识的持续接触,遇到困难不气馁,自己一定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