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日语口译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高中时期专攻文科,因此对此不太关注,但我想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哪门学科,不论你的起点如何,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不同科目的关注度会有所差异,但切勿掉以轻心或急功近利。关键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有效的复习计划。比如,如果你是理科生,但对政治不够精通,那就需要提前着手准备,不可轻视。
我本人的政治复习起步较晚,直到九月底才开始阅读大纲解析,即“红宝书”。然而,书中的字体偏小,难以分辨重点,导致阅读进度停滞不前,最终我选择了肖秀荣的“知识点讲解”作为替代。后续的复习材料主要也是围绕肖秀荣的书籍展开。在掌握知识点后,我开始了1000题的练习,我认为这些题目虽然变化多样,但核心仍离不开教材内容,因此做题时应专心致志。考试时,避免因基础知识点失分至关重要。由于专注于专业课程,我的政治复习进展较为缓慢,完成1000题已是十一月中旬。之后,我重新回顾了“知识点讲解”,并购买了肖秀荣的系列书籍,如“考点预测”、“形势与政策”、“4套卷”、“8套卷”,以及“20天20题”,用以背诵大题。
对于政治复习,我发现其投资回报率最高,效果显现也较快,但这并不表示可以松懈。这意味着直至最后一刻,你都不能放弃任何可能的努力和期望。11月和12月是复习政治的理想时段,务必充分利用。选择题决定胜负,所以要深入理解知识点,并灵活应对。哲学部分要吃透概念,题目虽灵活,但始终离不开基础知识;时事政治则需在考前多加关注。通过研究历年真题,可以了解出题模式,找到答题的感觉。面对大题,应尽可能详尽地回答,分点阐述,理解问题含义,将记忆中的知识点与试题关联,争取填满整张试卷。
考研英语方面:
就是在10月份大概完型阅读和新题型三部分都做完了,你就可以把各种题目抽出来,研究一下出题的规律了,一般这些规律老师上课都有说啦,也不是要我们自己想,其实是把题目按照题型挑出来做,比如主旨题,你就把每一年的挑出来做一遍验证规律,这个在考试的时候非常有用,我只要能判断出题型,找到原文出处,就基本对答案有信心了。这次考试阅读包括新题型错了3题,我觉得已经反映真实水平。。考完就是觉得错4题之内的样子。十月初,要开始看作文了,我当时背的是王江涛的高分写作,背20篇大作文,20篇小作文,我也没背下来那么多,你们尽量背吧,多背肯定没有坏处,但是要注意所用的时间,因为10月份所有的科目都要学,政治要背,专业课要背。自己要规划好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日语翻译基础”,我认为关键在于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词汇积累。这不仅需熟练掌握日语的语法结构,还要深入理解日本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因这些都是影响翻译准确性的因素。我每天都会花费大量时间阅读日语文献,包括新闻、小说、学术文章等,以提升我的语言感知能力。我会定期进行翻译练习,从简单的句子到复杂的段落,不断挑战自己。我还利用网络资源,如NHK网站,获取最新的日语信息,保持对语言的敏感度。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这一科目则要求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好的中文表达能力。我建议大家多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中文写作水平。关注时事热点,了解国内外大事,这对扩展百科知识非常有帮助。我习惯每天浏览新闻,做笔记,尤其是关于国际关系、文化差异、历史事件等内容,这些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我还订阅了一些学术期刊,凭阅读专业论文,提升自有的分析和论述能力。
在实际备考过程中,我也发现模拟试题的重要性。它们能帮助熟悉考试题型,找出自身的弱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我每周至少会做一套完整的模拟试题,仔细研究答案,理解出题者的意图,以此来提升答题技巧。
我要强调的是,持续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是提升成绩的关键。无论是日语翻译还是汉语写作,都需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应用和磨练。只有这样,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展现出真正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