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社会保障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使用的资料包括《风中劲草核心考点》、肖秀荣的1000题集、肖四套卷以及肖秀荣的其他相关书籍(分别涵盖知识点和预测题目)。流程如下:九月,大纲发布后,购买了大纲解析的红皮书。直到十月七日左右,收到了《风中劲草》,这才正式启动政治复习。每读完一章内容,紧接着完成对应的1000题(先做单选,再做多选)。这个阶段大概持续了半个月,我阅读了两遍《风中劲草》,并完成了一次1000题的练习。接下来,进行了第二次通读,并再次做了一遍1000题,但这次没有在书上做标记。从第三次开始,我专注于解决之前做错的题目。完成1000题后,我对选择题的信心显著增强。此外,后期的一些模拟试题也提供了足够的训练。今年,肖四的表现依然出色,在押题方面做得很好。我主要记忆的是他的冲刺讲义,因为它的内容组织得更为条理清晰。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文基础还算扎实,未曾特意背诵词汇就轻松过了四六级,全凭做历年真题。初期复习阶段,我特别注重阅读理解的训练,这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非常有效!其实不必刻意分块记忆单词,多做真题就行。我选用的是黄皮书,它的解析部分会列出阅读中的生词,熟记这些就足够了。我还注意到,许多词汇在近几年的试题中频繁出现,这是个很有价值的观察。因此,在考试前的一个月,我重做了最近三年的阅读题目,保持手感。备考期间,我坚持逐篇翻译考研文章,分析答案的时间往往超过答题时间。暑假时我开始系统做真题,每天一篇,专注于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至于作文,我自创了模板,并经过多次向老师请教修改,最终形成个人风格的模板,考试时大派用场。
考研专业课方面:
社会统计学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工具,它要求理解并掌握各种统计理论和技术,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在复习时,我认为关键是要理清楚每种统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过程,特别是把握抽样分布、置信区间和显著性检验的核心思想。实际应用能力也很重要,要能够熟练运用SPSS或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对复杂模型,如多元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不仅要知道如何建模,还要理解其背后的经济学含义。阅读和理解学术论文中的统计部分也是提升统计素养的重要途径。
社会保障学科则更偏向于理论与政策。需深入理解社会保障体系的起源、发展、功能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角色。重点关注中国的社保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方面的内容。要关注国内外的社会保障改革动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理论学习之余,凭阅读政策报告和案例研究来增强实践视角。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应用”是一个有效的循环。对社会统计学,理论部分需理解透彻,公式和步骤需反复练习直到;对社会保障,理解政策背景和机制,凭案例加深记忆,并尝试分析和评价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定期做题和模拟考试能帮助你熟悉考试节奏,提高解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