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九月期间,我粗略地浏览了教育部颁布的政治复习指南和肖秀荣的1000题,未能完整掌握风中劲草的内容。幸运的是,教师的重点讲解为我减轻了许多记忆负担。虽然尽早购买了肖四,但我一直没来得及做。直到政治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才在旅店匆忙地背诵了肖四的大题部分。在考场中,我依靠昨夜的记忆和老师的答题策略,将试卷填得密密麻麻。
考研数学方面:
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其主目的就是为后面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该阶段主要以《数学大纲解析》为中心,学习三套经典教材。学习三套教材时,我都有针对性的做了笔记,并且认真完成了习题。做笔记主要为了加强对重要概念、定理和公式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做习题可以检验自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我还认真地阅读了《数学大纲解析》,通过它可以了解到考研数学的考试内容、各部分内容需要掌握的程度和各考点的出题方式等。出题特点:是知识点全面,题型丰富,能锻炼数学解题思维。
考研英语方面:
从4月份开始到暑假前,我每天做一篇张剑的黄皮《阅读150篇(基础版)》,在做这本书的过程中切记,不要纠结对错,现在做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英语阅读习惯及语感,文章是最重要的,题则是次要的。有人会问,这时阅读过程中要不要记忆那些文章中不会的单词啊?这个大家因人而异吧,觉着自己时间充裕可以记忆,觉着那本厚厚的词汇书就够自己搞的了不记也可以的。做完《150》之后差不多就要到暑假了,暑假开始做97到04的真题阅读,同样是张剑的黄皮真题,至于一天几篇我觉得都可以,我是一天一篇的。在做真题的过程中就要注意积累那些不会的单词了,同时要结合题后的解析去分析段落、分析题目、分析文章中的难句、翻译整篇文章。虽然97-04年份的题目与这几年的题目思路有所不同,但看看还是没有啥坏处的。暑假后就开始05-now的真题训练了,这一过程十分重要,题目的参考价值也是随着年份日益提高的。训练过程与暑假类似,同样需要记忆文章中的生单词、分析题目、分析段落、长难句。真题做题方法因人而异,有的同学是每天做一个年份的阅读,标注生单词、分析长难句,然后做第2遍时分析文章,做第3遍时分析题目,如此循环往复N遍。好像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主流方法貌似也是这样。我的方法和别人有点不一样,我都是1遍过的==,也就是真题阅读总共我就做了1遍多点,比较难点的文章我做了第2遍。我每天只做1篇阅读,每篇阅读做完当天就标记单词、长难句、分析文章、题目、翻译文章等等。所以,这种复习方法也是有点非主流的,学弟学妹一定要结合自身学习实际。我这人可能比较喜欢钻磨东西,不管是政治大纲还是英语阅读,看的时候做的时候都很细致,做题的时候也会反复思考琢磨,所以导致进度很慢很慢,都没有时间去做第2遍的。大家一定要磨练出趁手的神兵利器,养成自己的做题看书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对了,真题不要一口气做完,记得留出最后3年的,考前半个多月掐着时间模拟用哦。李剑《考研英语词汇真经》过六遍。前三遍全看,第四遍只看单词,第五遍和第六遍只看例句。这本书我觉得总结的很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综合”是一个涵盖广泛的科目,它包括了固体物理、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材料化学以及材料物理性能等多个领域。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理论是至关重要的。对固体物理,你需深入理解晶体结构、能带理论和电子输运等核心概念;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中,关注各种陶瓷、玻璃和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质;材料化学部分则需你对化学反应动力学、热力学以及各类材料的合成有深刻理解;至于材料物理性能,重点关注材料的强度、韧性、耐腐蚀性等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坚持系统性学习,先从教科书入手,构建起扎实的基础知识框架。我会结合参考书籍和研究论文,拓宽视野,了解学科前沿动态。例如,《材料科学基础》和《固体物理导论》是我经常查阅的教材,《Nature Materials》和《Science》等顶级期刊则是我获取最新科研信息的重要来源。
做题和模拟考试也是提升的关键。我建议定期进行习题练习,特别是历年的真题,这帮助你熟悉考试的风格和难度,并找出自有的弱点。定期进行模拟考试,以提高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的能力。
实验技能也是材料科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量找机会参与实验室的工作,凭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论理解。可能的话,尝试独立设计一个小项目,这将极大提升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好的时间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也很重要。合理规划每天的学习时间,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持续学习比短暂的高强度冲刺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