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九月才开始着手复习政治,认为提前太多并不必要,毕竟这门学科主要依赖记忆。提早看也难以持久记住。由于我高中专攻理科,所以考研前对诸如马克思主义等政治理论一窍不通。我个人觉得使用肖秀荣老师的全套教材就足够了,尤其是最后的肖八和肖四,这两本的主观题必须熟记于心。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能会稍显枯燥,类似新闻播报的风格,但要保持耐心。历史大纲和思想道德修养的部分相对容易些,毕竟高中时期我们就接触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相关知识,甚至可能激发你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关键步骤是,找出你做错的题目,并在大纲解析中找到答案,用晨光彩色笔标出。这一轮结束后,你需要自行进行一次初步的知识梳理和构建框架,理解每个章节的主题以及考研政治的核心要点。制作一个思维导图会很有帮助,它将引导你顺利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这些前期工作会对后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考研数学方面:
实在记不清我已经反复研习了多少次真题,只记得初期是整套推进,后期则按章节(如高数、线代、概率)逐一攻破。尤其是线代和概率部分,你逐渐会察觉到,从十年前的题目开始,出题模式显现出一定的规律。这时,你需要去挖掘并整理这些真题背后的知识点,这是个极其关键的步骤!随着不断练习,后期做题速度自然会提升不少。
考研英语方面:
大二上考过六级之后,已经有四年多没碰过英语了,状态全无。幸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真心不爱背单词,背得没有忘得多,积极性必然会被打击到,所以我用一周内的零碎时间简单背了一遍张剑黄皮书的单词薄本之后就再也没背过单词(并没有记住)。事实证明,考前查的各种经验贴上几乎都会写的什么单词要一直背、每天背,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较重要,而我的方法很简单——研究且只研究真题,不过一定要足够细致。买了两套张剑黄皮书(1997-2004年,2010-2017年英语的两套真题,前者打基础,后者练技术),刚开始做题特别挫败,觉得文章似懂非懂,做题五道至少错三道。之后我把1997-2004年、2010-2017年英语的真题文章都重新排版整理成了一堆word文档,每行文章之间空出两行富裕,然后全部打印出来,按年份用曲别针装订好。之后先做题、对答案,然后拿出对应年份的真题文章A4纸,对照着张剑黄皮书上的段落翻译以及重点单词释义,仔细研究每篇文章中的每一句话。用红笔标出不认识或不确定的单词意思,用蓝黑色的水笔翻译每一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英译中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理解文章、提高语感、练习翻译(英语的翻译完全不用练,翻译完所有年份的文章之后翻译模块666)。这个过程刚开始会有点小痛苦,毕竟文章虽然不长,但每年也有六篇文章要翻译呢(阅读4+新题型1+翻译1)。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控制系统动态行为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涵盖了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数字控制理论等多个领域。这门课程的核心在于理解并掌握系统的数学模型,如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示等,并能运用这些模型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在复习过程中,我会建议你们先从基础概念入手,比如稳定性、反馈、控制器的设计等。这些基本概念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务必理解透彻。要熟练掌握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它们是将时间域问题转化为频域或离散域问题的关键工具。
对控制系统的设计,通常会用到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和状态空间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需灵活应用。例如,根轨迹法直观易懂,适合初学者;状态空间法则更为系统全面,适合解决复杂问题。在实践中,你需结合实际题目,选最适合的方法。
再者,实验和实践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凭仿真软件,如MATLAB的Simulink,直观地模拟控制系统的动态行为,这对理解控制原理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解题技巧也是提高分数的关键。对历年真题,不仅要做,还要深入理解每一道题背后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定期的模拟测试也能帮助你适应考试环境,提高答题速度。
我要强调的是,自动控制原理的学习并非一蹴就,它需时间和耐心去积累。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求解,是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多查阅资料,甚至与同学讨论,这样既能深化理解,又能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