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理论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实在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到最后我也没有完整的看过一遍考纲或是教材,只是一味的做了很多题,因为时间实在仓促,所以只能拿政治开刀,把本应放在政治上的时间大部分的抽走放在了专业课之上,平时抽出边角余料的时间,比如背专业课背的很累了,或者做英语做的有些眼花时,拿出政治的选择题做一做,当做放松和休息,当然每次做选择也会错很多很多,考研政治那套卷子是我复习政治所做的所有题中发挥的最好的一次,平时单选16个会错到五六个,更差的是多选14个对一半都很是问题,真要感谢我的抗挫力和心理安慰的能力,每次面对一批批的错题,我都会安慰自己说现在多错一点多暴露一点问题是好事,总比真正上考场上的时候再错要好多了,而且因为我没有时间去看考纲,所以每遇到错题,我就会按照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去翻考纲去弄清楚这些知识点,这样复习更有针对性效率也要高多了。总之就是做对了的就略过,拿不准的就翻书去找答案,做错了的就查看相关知识点然后背下来,这些查缺补漏的过程需要自己亲自去完成,不要轻信参考答案,不要只对过答案就过了。
考研数学方面:
我从大学三年级的寒假期间开始了数学复习。那时,我仔细研读了教科书,但遗憾的是,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象。接着,我尝试解决了书中的所有习题,然而收效甚微,似乎只是为了给自己一点心理上的慰藉。之后,我坚持不懈地多次练习历年真题,逐渐摸索出一些解题策略,并进行了归纳总结。至于冲刺阶段,我坚决完成了张宇的八套卷和四套卷。面对八套卷时,我发现题目数量庞大,往往无法按时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时间紧迫,可以选择只做选择题和填空题,大致浏览一下大题,主要是为了了解题目的趋势和方向。
考研英语方面:
以英语为来源的信息:我用的是张剑的历年考试真题及详解来学习。对于记忆词汇,我的起点是把从04年开始至97年的阅读理解反向做起,碰到不认识的词汇便摘录到笔记本中,并时常回顾。我想强调的是,英语水平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积累至关重要,重复的力量也不可忽视,因此请保持耐心。至于阅读理解,我推荐何凯文老师的“五夜十篇”,尽管在阅读时可能感受不到明显效果,但它确实能帮助你在完成后提升阅读的流畅度。阅读技巧固然重要,但其根基仍然是词汇量,所以我再次强调词汇的记忆。目前阶段,你可以每日练习一篇97年至04年的真题,以熟悉考研词汇和把握阅读理解的思维方式。考研阅读主要考察细节理解和文章的整体架构,可能起初你不太明白,但多做真题就能逐渐领悟。到了7月,你应该着手处理05年至19年的试题,至少完成两到三次,这样可以了解每个单词的确切含义,如何分析句子,段落间的关联以及文章的主题。到了10月,可以开始接触12年以后的题目,因为这些更接近实际考试,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多做几次能帮你理解出题者的意图并巩固词汇,同时还能接触到新的词汇。
考研专业课方面: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结合了政治和经济两大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它主要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对这门课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理解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白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等。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需反复阅读教材,深入理解。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有效方式。比如,从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中,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改革,如何体现公有制的优越性,以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关注国内外经济动态,如全球贸易问题、经济增长模式等,都能帮助更好地理解理论。
再者,要重视对经典著作的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凭阅读,直接接触到最原始的思想源泉,深化对核心理论的理解。也要关注现代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如斯密、凯恩斯等人的理论,他们对经济运行机制的分析对理解政治经济学有重要启示。
做题和讨论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凭历年试题的练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到自有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复习。与同学讨论问题,不同的视角和思考能拓宽思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备考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系统学习,不孤立看待任何一个知识点,是试图将它们串连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和批判性思维,不断反思和质疑,使我对政治经济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